明年1月1日起西安市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保合二为一 670余万城乡居民将实现同等待遇

三秦都市报 2019-12-28 01:47 大字

新闻发布会现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

12月27日上午,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张军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医疗保障改革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20年1月1日,西安市将正式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城乡居民将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670余万城乡参保居民将实现城乡待遇统一。同时,西安市将全面实施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

西安医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

张军介绍说,经过近20年的改革发展,西安已经构建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总体保障水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于前列,到2019年11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344.29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248.15万人,新农合参保435.31万人,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共覆盖城乡居民1027.75万人,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今年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节省医药费2.59亿元

据介绍,2019年,西安医保部门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简称“4+7试点”),25种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2%,最高降价96%。据测算,预计西安市全年将节省医药费用2.59亿元。开展了国家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试点,大力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按人头、按定额、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新增按病种付费55种,达到175种;新增按床日付费7种,新增日间手术付费6种,提升了医保付费的价值和效益。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纳入医疗保障

同时,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监管,到今年11月底,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检查覆盖率100%,追回医保基金合计1447.88万元。开展了全国一体化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人社、卫健、民政3个部门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系统合为一体,力争今年内完成初步设计,明年底与陕西省并网运行。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纳入医疗保障,贫困人口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80%。

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政策,2019年西安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达到70元,较2018年增加15元;首段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调整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为5000元。截至今年12月10日,西安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共赔付88012人次,赔付总资金35758.33万元。同时,还积极将国家谈判的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支付,有效减轻了大病患者就医负担。对特困供养人员参保参合个人缴费部分给予220元全额资助;对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保参合个人缴费部分给予190元定额资助。到今年11月底,西安市共实施医疗救助91243人次,救助金额7543.28万元。2019年调整西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为西安市参保企业减负7.81亿元,参保个人减负2.23亿元。

670万城乡居民医保统一后将实现“三统一”

张军介绍,西安市积极推动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两项医保制度合二为一,2020年1月1日起全市670万城乡参保居民将实现城乡待遇统一。他说,合并后其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三统一、三完善、两提升、一延续”。

即:统一了保障水平,按照中央、陕西省规定,坚持城乡一体,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统一了门诊慢特病政策,统一后的门诊慢特病保障病种达到50种,合规费用均可纳入支付范围。

统一了参保筹资标准和缴费途径,个人缴费250元,财政补助不低于520元,个人参保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完善了门诊保障政策,统一的门诊统筹不再设置起付线,推行按人头付费,落实“两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参保群众可自由选择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

完善了技术转诊优惠支付政策,通过降低住院起付线的优惠支付政策,鼓励参保居民分级诊疗。

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从基金中拿出每人不低于70元同步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拿出30元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提升了统筹层次,基金统一实行市级统筹,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提升了经办服务质效,新成立市医保中心,整合改造信息系统,优化服务流程。

同时,延续了中央、省、市医保扶贫政策,特困供养、贫困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类特殊人群的参保个人缴费财政全额或定额资助,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三重医疗保障”。继续落实医保扶贫倾斜支付政策。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受益人群扩大

张军介绍,经西安市政府批准,西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2020年1月1日起合并实施。“两险”合并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同步参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受益人群进一步扩大;基金池子由两个并为一个,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两险”统一征缴,参保单位事务性负担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直接挂账结算,群众享受医保权益更加方便。

据介绍,“两险”合并后主要带来“三个变化”:首先调整了报销方式。生育住院费用由限额报销方式,调整为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支付比例报销;二是扩大了保障范围。将原符合中央、省生育政策的未列入生育保险支付项目,但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纳入待遇享受范围,解决了原来女职工怀孕期间出现其他疾病而终止妊娠(如怀孕期间做胆囊摘除术终止妊娠),产生的费用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均不能报销的问题;三是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生育医疗费用(不含生育津贴)直接纳入了生育待遇享受人群,解决了灵活就业人员一直以来不能参加生育保险、生育费用不能报销的难题。

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晓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上述两项保险合并,不是取消了生育保险,生育保险依然是“保留险种”,合并后将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待遇支出中设置生育待遇支出项目,待遇方面仍然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这两个项目,生育保险不存在取消的问题,没有取消。

1月1日起西安医保按病种付费总数达到175种

张军介绍,除上述两项重大改革外,2020年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1月1日起主要变化:扩大按病种付费病种。新增和调整按病种付费病种55种,调整后西安市按病种付费病种总数达到175种。通过大幅增加按病种付费病种,并合理确定相应结算标准,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更加精细化。

扩大日间手术范围让患者就医少花钱

同时,扩大日间手术范围。将老年性白内障、斜视、腹股沟斜疝等6个病种纳入日间手术按病种付费范围,可有效提高医院住院周转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从而减轻参保患者的医疗负担,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王晓东以老年性白内障举例:在开展日间手术以前,因为该疾病是非急诊手术,因为大医院床位紧张,所以参保患者常常要等待有住院床位后才能住院接受手术,有时需要等待2周左右才能住院;纳入日间手术按病种付费范围后,患者接受手术时间大幅缩短,一般情况下,第一天门诊就医,第二天完成术前检查和手术评估,最快第三天即可手术,也就是说手术等待时间平均可缩短至3天左右。这不仅大大方便了参保患者,节约了患者的宝贵时间,同时因为治疗周期的缩短,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患者和医保基金的支出。

同时,西安市建立按床日付费方式。将精神分裂症等7种需长期住院治疗的病种实行按床日付费,可有效减少既往定点医疗机构因为控费压力等原因,将患者来回转院治疗、或推诿患者现象的问题,保障患者得到持续的、更为充分和合理的治疗。

推进药品集中采购进一步减轻医疗负担

张军介绍,2020年西安市将深入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负担,明年将继续平稳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积极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扩品种工作要求,做好下一采购周期中选品种确定和集中采购相关工作,确保西安市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试点红利。同时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推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

同时,扎实抓好打击欺诈骗保和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群众的“救命钱”将更加安全。

这些努力将是医改未来发展的方向

张军说,今后,西安市将聚焦群众看病贵等痛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积极探索构建“价值医保”体系,以5项改革创新为抓手,健全5项机制,重点是推动医保待遇政策改革,建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推动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招采改革,建立协同规范的医药采购机制;推动国家基金监管方式创新改革,建立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推动经办标准化信息化改革,建立稳健便捷的运行服务机制。

文/图本报记者张彦刚

新闻推荐

@陕西车主 国道310西安过境公路工程正式开放交通

12月26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国道310西安过境公路工程正式开放交通,全线投入运营,西安东北、西南方向的车辆过境能力将得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