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背影和心情留在山里

泰安日报 2019-12-25 07:31 大字

□山里人 图/文

有朋自西安来,上过泰山,临走前一定要去岱庙看看秦刻石。先是带他去历代石刻馆看了清道光年间秦泰山刻石的复制品,又带他去了东御座看立在露台一侧的真迹。在刻石前,朋友像被磁石吸住了一般,用手机贴着玻璃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拍那仅存的斑驳字迹:“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我问朋友:“你这是要破一桩历史悬案吗?”朋友笑笑说:“西安碑林里没有这个,看这笔迹,可以一窥当年李斯谦恭的心情。”

每年都有外地的朋友来到泰山,来的朋友总是说我守着这样一座大山,实在是种福分。我表面上应酬说“人人尽说游山好,不道山僧却厌山”。内心里却是有一份窃喜的。不是吗?透过我家卫生间的窗户,就可以看见泰山上的云聚云散、四季更迭。跨过一个小区,翻过一堵城墙,就可以穿越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时空,去揣摩秦丞相李斯先后随同秦始皇、秦二世登临泰山时的心境。摩抚汉柏皴裂的老皮,也会去想汉武大帝千里风尘一次次来到这里,为什么要栽下这么多的柏树?

明末有位叫王思任的文人在《登泰山记》里说:“生中国或不能见泰山,见泰山或不能游,游矣或不能尽,尽矣或不能两目之内毫无所蔽,无人而独领”。他为自己能在短短两天内尽兴地游览了一次泰山而沾沾自喜,那么一个人数十年不舍昼夜守望这样一座山,又该作何感想呢?

王思任在泰山留下的文字,“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划”,个性十足。他伫立岱顶北望尧观顶一带,层层山峦如“万鸦飞至,青有三十余层,俱翼弱不前”。此时他想的是“盘礴仰空,以天为纸,濡墨北海,写一大字,此后投笔可矣”。这是何等的气魄。他不孤立、片面地看泰山,而是把泰山与孔孟联系起来,看彼此的影响。由传说孔子临终前自喻“泰山其颓”、孟母梦泰山神而生孟子,他想到“孔孟之秀,皆泰岱所钟也。不三百里之内,面数圣比肩,夐绝今古”。当我们重新阅读他的文字,仿佛看到他伫立山岩,迎风而立。匆匆过客,在泰山留下了他的背影和心情。

泰山的文化是像松柏年轮一样,一圈一圈积累和扩展的,有的年代丰赡,有的年代瘠薄。守着泰山,得地之利,我们又能给这座山留下什么样的“文化圈”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若乃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致;此庭间之回骤,岂万里之逸步哉?”局限和夸耀自己的一孔之见,这只是在庭院里来回兜圈子呀,哪能算是驰骋万里啊?念及于此,自己再也不敢喜形于色了。

新闻推荐

西安市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投资设立经营性企业和经济实体

本报讯(记者杨耀青)市国资委传来消息,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方案》,到2020年...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