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中的万象 ■秦延安

西安日报 2019-12-21 02:40 大字

中国书画十五讲作者:范文东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人生朝露,艺术千秋”。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书画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不仅保留了灰飞烟灭中的片言碎语,还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中国书画十五讲》提供的只是一个脉络,它无意也不可能讲清如何读懂中国书画。它只想督促我们,睁开双眼,赏鉴艺术。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中国画史源远流长,但是对于不懂中国书画的外行来说,却只有一片黑白,偶尔有些颜色还显得那么吝啬。在西安的碑林、北京故宫的武英殿,抑或美国大都会的中国馆等,这一种感受似乎更加深切。那些无非是远山枯树渔翁倦鸟,抑或是柴门狗吠旅人孤舟的中国画,还有龙飞凤舞像魔咒似的各种书法,在幽暗的射灯下,像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生命体充满着神秘色彩,而迷茫的我们只有困惑与沮丧。这一种苦于找不到交流途径的心情,就像一种单相思,心向往之,却无共鸣。这时候,我们就特别想知道,这些中国书画给我们传递着什么信息,它们的背后又暗藏着什么玄机。

著名美术编审、书画家范文东在其新著《中国书画十五讲》中,以纵览历史的恢弘框架、博雅通俗的文字,剖析了从原始社会到二十世纪的中国书画历史脉络及其背景,让我们从曲高和寡的中国书画中,探析到了阳春白雪的艺术。

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书画历史进程全部浓缩在十五讲中。从史前及先秦书画的美之源,到气势陈雄的秦汉书画、魏晋南北朝书画的人性自觉、隋唐书画的盛世飞歌,再到五代十国书画的承上启下、宋辽金书画的精彩纷呈、元代书画的写胸中逸气、明代书画的艰难求变、清代书画的西风东渐,以及近代书画的个性解放、多元共存,完整地阐述了中国书画的起源、发展,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点及流派、画家和作品,可谓是一部中国书画通史。

书中,不管是地画、壁画、岩画、帛画、版画、年画、画像石砖,还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篆刻、瘦金体等,也不管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宗教画和书法作品等,都在传递着一个主题,中国书画不仅要传“真”,捕捉物的外貌,更要传“神”,有内涵。特别是,书中收录了近千张彩图,并配有详细图注,满足了新时代读者可视化的阅读需求,每一讲的时代背景部分均注明了同时期国外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为读者提供了全球视野。让人读一幅中国书画,就如同和历史对话。那些背后的政治、经济、宗教、战争和外来文化都飘逸而出,让人在阅读中共享一种重复了几百年的私密体验。而这种不断重复的赏析,也让作品的面目不断清晰,内涵逐渐得以揭示出来。

细究中国书画历史,只是抄袭古人,或者是不断地重复某人所做过的而已,但事实上,我们觉得珍贵的,是画中所加入的新鲜成分以及个人的贡献,而这种新鲜成分并非粗俗胡乱添加上去的,它是一种包含了过去的经验和艺术的创新。所以,你一定得了解中国仿古的背景,那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自己信念和志向阐述的语言。比如“北宋早期的轮廓线条一定是很坚实的,非常浓密,用很深很黑很浓的墨画出。但在元代,像赵孟頫晚期,轮廓中就有飞白出现。文人画的源头——董源喜欢用比较直的笔墨,用不着把力量摆出来,被后人称为披麻皴”。这也是他伟大的地方。北宋画家通常用水墨来染天空的部分,而到南宋时期,天空虽然也经常被染,但是有时也以空白来代替,在元代就完全不再染天空了。掌握了这些具有时代特性的画法,你便能辨别其真伪鉴赏其价值。

“人生朝露,艺术千秋”。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画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不仅保留了灰飞烟灭中的片言碎语,还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而《中国书画十五讲》提供的只是一个脉络,它无意也不可能讲清如何读懂中国书画。它只想督促我们,睁开双眼,赏鉴艺术。

新闻推荐

姚建军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作为一名法官,姚建军守初心,担使命,精心钻研审判业务,无论在中院还是基层法院,他始终要求自己办难案、办好案;严把案件程序关、...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