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智能监控遇险应急处理 国内首个带电人工智能电力管廊项目西安落地
■记者张潇
“您看,我们的‘共享电工’正在这些地方工作。”11月8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投资孵化“硬科技”企业——陕西瑞海工程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瑞海科技”)CEO吴宁海,给记者展示了智能电力“地图”。实时地图中,像“共享汽车”一样的图标正在“移动”,代表“共享电工”正在工作。这就是人工智能电力系统的一个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记者从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承建的西咸沣西仁义变送出电缆沟改造工程正在顺利施工建设中,该工程起自西咸仁义变电口终至世纪大道,辐射至世纪大道以东,全长1.17公里,是国内首个带电运行的电力管廊改造工程,使用的正是瑞海科技的人工智能电力管廊改造方案。自2019年4月份开工以来至今,施工过程中从未停电施工,未发生因施工影响群众正常用电。
“带电维修难度最大”
“带电当然是最危险的。管线带电都在一万伏以上,这个问题在全世界都有,维修难度很大。”原来,吴宁海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香港九龙和韩国首尔等地区考察,发现这些地区也存在地下管网施工开挖造成的交通拥堵、断水断电问题。吴宁海表示,地下综合管廊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电力管廊、网络管廊、供给水/排水系统、热力等多项基础设施。如何确保地下综合管廊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尤其是能在不断电断水的情况下开展施工,是长期困扰地下综合管廊改造的技术难题。
“我们的工程做了好长时间,一次事故都没有,人工智能24小时监控,这太重要了!”西咸新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刘超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多地原电缆沟道设计容量已得不到满足。如何既保障拆建顺利进展,又不影响群众生活,同时还能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全周期的运维效率?成了西咸新区供电公司在验证工程可行性前的首要考虑因素。
人工智能电力解决方案有望全国推广
“请佩戴安全帽,请标准化着装。”在现场,工作人员得到了这样的提示,原来是有工人脱下了安全帽。这样的实时监控,使得工程安全快捷。
吴宁海介绍,人工智能管控平台采用了多目摄像机、各种数据监测进行前端感知,进而在电塔、变电站、电缆隧道等空域、下方、周边采用机器视觉对电塔进行24小时监控,并配备应急处理手段,最终将边缘计算分析数据汇总至平台,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运算和处理,实现实时准确报警,指导用户在发现问题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该套技术方案可以在不断电的情况下科学施工,既节省了施工成本,又保障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尤其是在后期系统科学运维方面优势明显。
在中标西咸项目以前,瑞海科技的该套系统解决方案已经在咸阳人民路、西安凤城二路地下管廊改造等项目工程中得以尝试应用,备受委托单位的好评;其技术实力也不断得以检验,继而还获得了来自青海、浙江、广东等地电网企业的合作意向。刘超表示,本次工程是西咸新区供电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管廊改造方面的首次尝试,同时也打造了样板工程,通过一个工期内的成熟应用和验证,未来有望在西咸其他区域进行复制推广,进而为整个国家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提供服务。
目前,该系统还应用于小区用电环节。配电室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小区配电设备的在线实时监控、报警、人员标准穿戴识别、非法入侵告警、标识合规化确认等系列功能,提高了配电室运维的安全性,降低了运维人员的负荷。
据悉,该平台已在西安市、西咸新区多个小区试点,并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静)11月12日起,西安公交新开257路、259路。首班6:00,末班22:00,实行无人售票空调车,投币两元,刷卡可优惠。...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