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 无私奉献造就西部科教高地

三秦都市报 2019-10-31 01:16 大字

当年西迁的年轻教师已经成了华发老人,他们徜徉在熟悉的校园中回忆峥嵘岁月(图由西安交大提供)60多年前,他们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西迁,扎根西部改变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铸就了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今年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我举手了不能失信西北人民

1955年初,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为了改变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他们为祖国的西部建设奉献了智慧和青春。

1933年,钟兆琳带领学生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发电机,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1957年,正是西迁关键时期,周恩来总理曾提出,钟兆琳先生年龄较大,夫人身体又不好,可留在上海。但钟先生毅然决然地说:“共和国的西部就像当年的美国西部一样需要开发,当初校务委员会开会表决,我是举手赞成了的,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

就这样,钟兆琳将卧病在床的夫人留在上海交给女儿照顾,将两个儿子留在北方,将一辆英国小汽车处理掉,只简单带了一些日常必备物品,便独自一人跟随西迁队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西部。1990年弥留之际,89岁的钟老留下遗嘱:“今我重病在床,仍望再有所贡献,我愿将我工资积蓄主要部分贡献建立教育基金会,奖励后学,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以遂我毕生所愿。”交大西迁正是凭着奉献和牺牲精神,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所新的交通大学在西安东郊一片麦田中拔地而起。

我要对几百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负责

据统计,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27万名大学毕业生。如今,他们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特别是西迁以来培养了30多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迁校西安后,重要科技成果达3万余项。

如今一代代西迁新传人,正为祖国的科教事业及建设,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交通大学西迁后第一批直接到西安报到的学生,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先生,今年已经80岁高龄,长期从事传热问题数值预测及传热强化研究,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他坚持“不能耽误学生的一堂课”,“对几百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负责”。从196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起,始终坚守三尺讲台。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开拓了中国数值传热学教学与研究的新局面。指导学生中涌现出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位长江学者,获得“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

本报记者张彦刚

新闻推荐

与父争吵 22岁小伙当面喝农药

华商报讯(记者卿荣波实习生徐舒行)他一时冲动,但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担心。10月30日上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职业病科病房里,22岁...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