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行车到小汽车 从税初心始终不变

三秦都市报 2019-10-21 10:34 大字

本报上一期“财税建设”版面刊登了《听他们讲述“税”月变迁》一文,“老税干”们讲述了中国税收事业建设中,亲眼见证的税收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起读者共鸣。本期我们继续来听听老税务人讲述的“税”月变迁。

(徐忍安,1951年出生,1972年参加工作,原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方税务局调研员)

刚工作那会儿,粮食供应困难,一个月外勤的供应粮是29斤,一天还不到一斤。那时还真是年轻呀,无惧无畏,干劲儿十足,物质匮乏的年代反而让我们更加专注和纯粹。你想啊,聚财为国,就是要求我们税务干部收好税,颗粒归仓,有了资金,才能搞建设,才能国富民强嘛。那时候真不敢想,现在我们早已不用为吃穿发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日可待了。

还记得,一辆自行车、一个人造革皮包、一双黄胶鞋,这几个“老伙计”陪着我风里来雨里去好多年。有时候,一天要跑十几个村。晴天还好,虽说日头毒一些,但是路上好走,不耽误事;要是雨天那可就麻烦了,真可谓“一条黄泥路,一走两脚泥,一步三打滑”。但包里的现金和完税证可不能打湿!怎么办?用油纸包好,再用衣服层层裹严,贴着胸口装上。因为从一开始,我的领导就跟我说,要对“公家”负责,“公家”的东西要保管好。舍不得让成天陪着我的“老伙计”们受罪,逢雨天我就扛着自行车,揣着税款,脖子上挂着包,一步一打滑地走。乡亲们打量着我好奇地问:“小徐,你这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呢?”我心里清楚,哪怕条件再艰苦,也要对“公家”负责,这是咱几代税务人的“传家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再也不用走村入户、走街串巷去收税了,交通工具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逐步过渡到九十年代的摩托车,再到新世纪以后的小汽车。国家越来越强盛了,税收工作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我们税务人的从税初心始终不变。

胡敏荣本报记者白圩珑

新闻推荐

甘做铺路石铺就最美科技之路 访西安公路研究院科技研发推广中心部长徐希娟

“以后就算追忆也自豪,道路段段美好,总是血与汗营造……”这是《每一步》歌曲里的歌词。殊不知,这也是西安公路研究院科技研...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