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成就辉煌 临潼由“单一农业县” 飞跃变身“工业强区和旅游名区”

西安晚报 2019-10-12 04:28 大字

骊山南屏而立,渭水穿境东流。70年来临潼区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1日,西安市召开“奋斗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潼区专场发布会。西安市临潼区委书记王浩发布并介绍了临潼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旅游由单一文物观光

向多元休闲转变

临潼是大西安副中心城市,面积915平方公里,辖23个街道、226个行政村。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众多,素有“华夏源脉”、周秦汉唐历史“标本库”的美誉。

70年来,临潼产业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生产总值完成238亿元,是1949年的594倍,财政总收入23.2亿元,是1949年的1478倍。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4∶28∶58,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县”向“工业强区、旅游名区”的飞跃。

这些年来临潼区以秦兵马俑出土为机遇,全力塑造旅游品牌,建成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宫两个AAAAA级景区,骊山森林公园、秦始皇帝陵两个AAAA级景区,成为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在发展旅游产业上,临潼以创新的思维唤醒资源,中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被确定为国家演艺标准;实景影画《12·12》,生动再现“西安事变”历史原貌;多媒体史诗大秀《秦俑情》,形成了秦风唐韵贯通、东西双向相联的文化演艺大格局。依托有着6000年历史的骊山温泉,打造了康体疗养新业态。临潼旅游正在由单一文物观光向多元休闲体验转变、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升级。2019年9月,临潼区被命名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工业农业实现“两翼”发展

工业是经济的命脉。70年来临潼工业从小变大,集聚发展。规划建设了西安渭北(临潼)现代工业新城、新丰工业园等5个工业园区,发展工业企业740家。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08亿元。依托陕鼓、标缝、银桥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培育了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4个中国驰名商标。“源于制造、超越制造”的“陕鼓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临潼是西安市的涉农大区,70年来农业从粗到特,品质加速提升。建有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0万亩,粮食产量位居全省前列。特色农业优势突出,奶牛存栏数达6.2万头,栽植石榴3.5万亩。种植蔬菜15万亩,形成了“奶畜、杂果、蔬菜”三大特色产业品牌,同时还是全国最大的番茄制种基地。“临潼石榴”“火晶柿子”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

由“远郊区县”

向“副中心城市”迈进

这70年,也是临潼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的70年。城区建设快速发展,按照“景城分治、一水双城”的空间格局,跳出老城建设新区,实现了由旧县城向现代新区蜕变,由“远郊区县”向“副中心城市”迈进。10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等交通干线汇聚临潼、穿境而过,即将建成通车的西安地铁9号线标志着临潼在远郊区县中将率先进入地铁时代。

2018年,临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3元,分别是1984年的87倍和57倍。全区19个省定贫困村801户、2190人实现村退出、户脱贫目标,每个贫困村都有了村集体经济,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0329元,高出国家标准7229元。目前临潼建成中小学校、幼儿园380个,提供学位8.5万个。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40家,提供医疗床位2857张。养老、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今天的临潼,生活方便,环境优美。15分钟便民生活圈配备完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9%。骊山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33%提升到现在57%,再现了“骊山回望绣成堆”的历史盛景。70年埋头苦干、奋勇争先,未来临潼还将跑出追赶超越加速度。记者张佳

新闻推荐

西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先进事迹宣讲团走进碑林区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端)10月11日,西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事迹宣讲团走进碑林区开展宣讲活动,碑林区各级领导干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