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最是金秋硕果丰 灞桥区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巡礼 上

西安晚报 2019-09-30 06:04 大字

核心提示

三尺教坛,70年栉风沐雨,岁月如歌;不忘初心,新时代劈波斩浪,再铸辉煌。灞桥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至今,先后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省级验收,2004年创建“省级教育强区”,2018年又成功创建“陕西省‘双高双普’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一路走来,从“捐资助学”到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从以前的“泥房子、土台子”到宽敞明亮的教室;从危漏校舍到如今现代化设施齐备,功能部室健全的高标准教学楼,灞桥教育由弱到强,逐步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灞桥区教育局秉持“人文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管理、品质提升、追赶超越”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等“六大提升工程”,全区教育工作呈现出优质、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建设生态优美、生活幸福、充满活力的宜居灞桥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让灞桥教育成为大西安的一张亮丽名片。

深化改革

“名校+”工程扎实推进

灞桥区坚持高水平启动、高标准实施、高规格推进“名校+”工程,全面落实《灞桥区名校+工程行动计划(2018年-2021年)》,组建了26个“名校+”教育联合体,采取“一长多校”模式,充分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专业引领保障机制,将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融入“名校+”工程落实全过程,成立“名校+”专家小组,安排教研员全程跟踪指导。各“名校+”联合体从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发展愿景,到开展备课教研、课堂教学、质量检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六统一”。大胆创新加强校本研修,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课改成果,实现了名校与弱校深度融合,促进弱校快速提升,有效扩大了名校优质资源覆盖面。

“名校+”工程实施以来,灞桥区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4次承办西安市“名校+”研训活动。《中国教师报》《西安晚报》《华商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灞桥区“名校+”工程推进成果进行了专访报道。

加大投入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近三年来,灞桥区累计教育投入17.48亿元,修订了《灞河新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了《2018年-2021年学校建设规划》,保证新建学校在空间布局和群众入学需求上相匹配。改扩建中、小学21所,新建扩建幼儿园7所,共计增加学位1.9万个。2019年秋季,投入资金2.01亿元,改扩建学校12个,增加学位5454个,义务段新增学生6086人,有效解决了“入学难”问题。

灞桥区坚持“名校办分校、引进优质校、培育品牌校”的思路,在引进铁一中滨河学校的基础上,相继又引进了高新一小麓湾分校、西工大附小龙湖分校等一批名校,创办了纺小富力分校、纺小御锦城分校、东城一小黄邓分校等,形成了公办名校办分校的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启动建设御锦城中学,高科绿水东城小学目前已主体封顶,有效壮大了该区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教科研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灞桥区坚持“教研兴教、科研强师”,持续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力度,目前国家级及省市在研课题69项,结题43项;市级小课题结题127项;区级结题203项。相继承办了全市第21次小学数学联合教研活动、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启动暨西安市品质课程巡展活动。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其中纺织城小学的“思维型阳光课堂”、东城一小的“灵动课堂”和“萤火虫”课程、东城二小的“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模式,在省市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纺织城小学被命名为“陕西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校”,“‘3×2’阳光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项目”。

在2019年召开的省、市教师节表彰会上,纺织城小学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张晓明老师被评为“西安之星”,孙智红、樊希萍等19名教师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称号;灞桥区相继承办了“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会”等6场全国性教学研讨活动,来自省内外3800余名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学习。近年来全区中、高考上线率保持了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群众对灞桥区教育的认可度显著提升。记者许江锋

新闻推荐

百公里加速不足三秒 西安交大学子研发“黑科技”赛车

交大的“黑科技”赛车正式亮相记者尚洪涛摄本报讯(记者任娜)通体被漆成黑色,后置发动机,上翘闪亮的排气筒活力十足,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