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银时代”感受人文气韵 西安博物院邀您参观中国外销银器特展

西安日报 2019-09-30 05:58 大字

游客在欣赏镂空竹叶纹琉璃银碗。(首席记者 李明 摄)

本报讯(记者文艳)昨日,“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在西安博物院开展。一百多年前远销海外的105件(套)精美银器集中亮相,带观众走进熠熠生辉的白银时代。这一展览,也是国内首次大批量地集中展示中国外销银器的展览。

“中国外销银器”指的是采用中国传统银器制作手艺,以西式器形为主,中式纹饰为辅,主要用于出口海外的银制器具。在中国的银器发展史上,银器发展晚期的外销银器曾一度不为人们所认识。这些器物数量有限,又散落于西方国家的各个家族,一度被历史尘封,被误认为是西方银器。直到1975年,中美贸易博物馆创始人及馆长克罗斯比·福布斯《中国外销银器》一书的出版,才使真相浮出水面,原来这些颇具特色的器物来自古老的中国。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外艺术品的回流,这部分银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梅兰竹菊的自然清新、龙凤鸟雀的活泼自在、戏曲故事的生动热烈、人物风景的和谐洒脱……这些中国元素洋溢着浓郁的中国趣味。此次展览的105件(套)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银器,皆为中国外销银器史上成熟时期的产物。展览分为“海外华品”“艺脉千年”“意趣相融”三个部分,以器物本身为出发点,从时代背景、工艺特色、中西风格等方面来讲述外销银器背后的故事,体现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唯美精神和人文气韵。

“中国外销银器是旧中国开拓海外贸易的见证,是近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纪念,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实物载体,更是中国传统匠人精神所在,历经百余年,能够‘回流’到国内,弥足珍贵。”西安博物院展览负责人陈斯文介绍,中国银器制作的历史十分悠久,夏商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中国银器,至春秋战国时期渐趋普遍。在此后的数千年里,银器因材质稀少珍贵、色泽纯洁柔美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与之相随的是,银器制作工艺也不断提升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门类。

新闻推荐

孝亲敬老承传统 未央区启动《孝老公约》

活动现场,位百岁老人送上“福”“寿”字画。(记者冯炜摄)本报讯(记者骆妍)昨日上午,西安市“我们的节日·重阳”示范活...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