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书上的一个章节到现在医学院的一个专业 没有麻醉的发展就没有外科手术的发展
成就展示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才有了麻醉学科。各大医学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成立了麻醉系,这才算是有了麻醉“正规军”。“手术治病,麻醉保命”,很多人不理解麻醉师的工作,以为他们就是给病人打了一针,其实这只是麻醉医生的职责之一。他们帮病人解除手术的病痛,更是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人。
“麻醉医生和临床医生相比,算是一个幕后角色。”西安市红会医院手麻一科主任董补怀介绍,麻醉这个学科在众多医学学科里算是“年轻”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才有了麻醉学科,大部分是医生兼职麻醉医生,随后也有护士兼职麻醉医生的。”董补怀表示,那时候即使在书本里,麻醉学也仅仅是一门课程,根本不算一个专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
各大医院相继设立麻醉科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外科学发展缓慢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麻醉学的滞后。“1989年,卫生部(现国家卫健委)下文将麻醉学专业设为一级临床科室,二级骨科学科。”董补怀表示,那时候麻醉在外科学上仅仅是一个章节。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大医院相继设立麻醉科。大部分医学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成立了麻醉系,这才算是有了麻醉“正规军”。
据董补怀介绍,西安市红会医院手麻科是全国骨科麻醉培训中心、全国区域麻醉培训中心、陕西省临床麻醉研究分中心、麻醉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并刚刚申请获批国家药物临床实验中心。大约在1980年左右西安市红会医院麻醉科才正式设科,那时的“麻醉科”操作的人有医生、有技师、有护士等。“现在看来似乎都不是那么规范。”董补怀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医院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生合二为一称为手麻科,我们医院有2个手麻科为全院所有外科手术服务。仅我们手麻一科就144人,其中专门学麻醉专业的医生就有41人,硕士以上25人,已成为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一级临床科室,医院重点学科。”
麻醉的概念可不是一个“止疼针”
董补怀介绍,最早的麻醉医生仅仅只有听诊器、立式血压仪和一个103中华麻醉机。“那个麻醉机仅仅能辅助呼吸。”董补怀感慨道,“这样的情况,自然很多大型手术无法实施,也因此很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现在,多种类型的麻醉机、监护仪、呼吸机以及各类可视化设备辅助麻醉医生监护患者。
“手术治病,麻醉保命。”然而很多人认为麻醉师仅仅只是“止疼”。“其实这个话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球都在讨论麻醉是不是就是“打一针”的问题。”董补怀介绍,麻醉其实包括镇痛、镇静、辅助肌肉松弛、处理患者应激状态等问题。麻醉是对患者在术中的全面监护、检测,生命体征调控,辅助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甚至输液、输血都在麻醉医生掌控范围。
麻醉决定了手术能不能顺利进行
“没有麻醉学的发展就没有外科的发展。”董补怀说,红会医院骨外科手术量大,其中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麻醉难度系数较高。他们的体位都是强迫体位,所以很难插管。此前一名患者在手术时因“强迫体位”无法插管,常规是使用快诱导插管,对这个患者就只能慢诱导,确认气道安全,才逐渐给药。“也时不时会遇到因无法承受麻醉而不得不放弃手术的患者。”董补怀说。
在麻醉环节中镇痛是“主角”。“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使用最多的是乙醚,这个镇静药物附着在氧气面罩上随着呼吸让患者吸进去,达到镇痛镇静的效果。但是对环境和操作的医生都有影响。”董补怀介绍,如今虽然仍使用醚类麻醉药物,但是随着技术的革新,常用的醚类药物就有3、4种,起效快,代谢也快。在新时代的麻醉机帮助下,患者密闭吸入麻醉药物,吸入量可以精确控制患者麻醉时间。此外,麻醉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麻醉医生对麻醉的理念也在不断革新。”董补怀表示,现在流行的“快速康复”是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外科医生共同指导患者康复。“甚至我们对患者术前的一些禁食禁水的规则也进行人性化调整。”董补怀说。华商报记者 王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乐)9月27日,记者从市轨道集团获悉,为确保广大市民在节日期间出行顺畅,西安地铁已顺利完成五号线文艺路站、...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