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较2010年增长44.2% 西安市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西安日报 2019-09-28 02:40 大字

本报讯(记者王昕)2018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6638个;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27万人,比2010年增长44.2%……昨日,市统计局持续发布的系列统计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民生工程为抓手,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医疗服务能力激增

保健水平快速提升

新中国成立前,西安仅有红十字医院、陕西省立医院、基督教广仁医院、西京医院、西安市中立医院、天主教诊疗所等32所医院和5个医疗保健所,共有病床748张,卫生技术人员1000余人。这些医院规模普遍很小,设备简陋、根本满足不了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医疗卫生方针指引下,全市卫生行业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医患和谐、服务人民健康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努力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医疗改革积极推进,西安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变,卫生计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位居全省及西部地区前列。2018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6638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15万人。按户籍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拥有床位7.0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3人,分别是1949年的20倍和15倍。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医疗保健水平大幅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由1990年的115.41/10万、56.52‰、49.65‰下降到2018年的6.73/10万、2.21‰、1.73‰。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

推动产业迅速发展

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是中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文化领域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加快基础建设,推动文化活动开展。新中国成立前,西安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仅有分布在钟楼附近的阿房宫、平安、明光、明星等4家私人电影院,座位仅3178个;电影放映队只有1个,其他文化娱乐设施也极少,群众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发展,1950年建立了“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和“西安人民广播电台”,195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1960年西安第一个电视台开始试播,西安文化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70年间,随着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西安多次将修建各种文化设施列入市政府为群众办好事的项目之中,投资建设新场馆,改造旧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档次、高水平、高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文化支撑。如今,西安文化基础设施已具规模,与1949年相比,公共图书馆从3个发展到13个,文化馆(文化站)从10个发展到202个,2018年文化馆(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6518次,参加人数超过332万人次;18个艺术表演团体2018年演出5153场,观众达到655万人次,观众人数是1949年的6.4倍;电影放映单位从5个发展到275个,2018年电影观众人数是1949年的94倍。经过70年的发展,全市已有广播电视台8座,广播节目20套、电视节目23套,广播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已达到100%。

社保体系日趋完善

覆盖范围逐年扩大

养老保险稳步进行。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对于公民的一种普惠制的社会福利,给予公民最基本的退休生活保障。20世纪80年代,养老保险制度在西安市开启并实施。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661.70万人,比有统计数据的2010年增长218.1%。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在100%。

医疗保险范围扩大。进入新世纪,为建立并实施医疗保险制度,西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稳步推进全市医保工作进程,医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18年底,全市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27万人,比2010年增长44.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十二五”末已达到98.5%。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8年全市新农合参保人数438.10万人,比有统计数据的2011年增长11%,参合率达到99.4%;在市、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推行“报销直通车”制度,参合农民患者出院时可直接享受新农合补偿费用。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在现代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仍然扮演着“基础”和“基石”的角色,是社会保障的一道重要的安全网。自2007年民政部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后,构筑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线。西安市在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中,先后多次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十二五”末,城市低保标准达到565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达到3200元/人/年,实现了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的并轨,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6200-9800元/人/年,城乡低保标准在全省列首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0位,五保供养标准排名第4位。

新闻推荐

社区“微服务”“微治理”点亮初心工程

本报讯(记者肖持纲通讯员欠雅琼)“不忘初心,就是要把每件小事做好,让居民住的更舒适,生活更美好。”鄠邑区余下街道惠南社...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