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在西安举行 500余名专家学者 就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讯(记者任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于9月21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国内外80余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方面存在的挑战性课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推进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
本届大会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其目的就是研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所和科技公司的28名知名学者和专家(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美国工程院院士1名)分别作了8个大会报告和20个论坛报告,展示国内外研究团队在认知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会还围绕人工智能的基本科学问题,探讨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涉及认知计算的基础理论、混合增强智能与深度学习、受神经科学启发的计算架构与器件、先进感知与智能环境等内容。
相关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一定会给人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本报讯(记者任娜)9月21日,在第二届中国认知计算机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的新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发布。
郑南宁表示,这本书是对我国长期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总结,希望大家通过此书能共同完善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知识体系。
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接受媒体采访时郑南宁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40亿年以来,地球上生命遵循着最基本的自然进化法则缓慢地演化。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历史上将会出现按照有机化学规则演变的生命和无机的智慧生命并存的形态。目前,尽管我们无法具体描述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技术会形成什么样的形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给人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变”是确定的。未来三十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的改变,一定会远超人类过去数百年来所发生的变化。
郑南宁说,人工智能专业研究,考虑更多的不是眼前,而是思考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需要从哪些学科获得灵感,特别是借鉴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乃至社会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提供新的启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昭)天气刚刚转晴,西安的蓝天就刷爆了朋友圈。9月19日,西安又收获一个优级天,成功将空气质量连优纪录刷新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