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实现基本民生保障经费递增机制全覆盖 民政事业费支出增至56.9亿元
本报讯(记者关颖)9月19日,西安市第十三次民政会议召开。记者获悉,近年来,西安市坚持涉及民生资金优先安排保障,实现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基本民生保障经费递增机制全覆盖,全市民政事业费支出由2012年的29.8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6.9亿元。
近年来,西安市兜底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坚决保障脱贫攻坚,出台低保与扶贫有效衔接、分类施保、渐退帮扶等政策文件,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进一步织密织牢民政兜底脱贫“保障网”,兜底脱贫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坚持纵向提高救助标准,横向拓展救助范围,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教育资助等10大类制度为补充的“1+N”新型社会救助体系。2018年底,西安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兜底保障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在保障困难群体方面,建立市级层面的“社保兜底办公室”,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会商研判、联席会议和考核制度。印发《西安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将农村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320元/月、分散供养700元/月,增加了照料护理标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发放基本保障金800元,标准均为全省最高。
近年来,西安市深入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十余个扶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奖励补助、税收优惠、费用减免政策,大幅提高了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率先出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机构综合保险两项制度,惠及25万老年人和所有养老机构。
同时,印发《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建成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创新推广“虚拟养老院”“嵌入式养老”等新型模式。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公建民营,目前全市已有7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占比30%。全市共发展各类养老机构2287个,建成各类养老床位5.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1张,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西安市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工作全面加强并在全省推广。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设立网格单元6163个,网格员14193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达到2483个,注册志愿者119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4392个,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4863人。
新闻推荐
围挡路段已很堵 车辆违停更添乱 呼吁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建工路—新兴南路快速路项目自2018年开工已有1年半时间,南二环东段、建工路、幸福南路、万寿路、新安路等多条城东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