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 西安商贸主体市场竞相发展
9月11日,西安市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70年以来,西安消费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58.72亿元,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这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飞跃。
商贸主体市场竞相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商品市场网点稀少,行业不全,私营企业和小商小贩占据主导地位,店铺门面狭窄,设备简陋,随着市场作用逐步显现,商贸主体市场竞相发展。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初步显示,到2018年底,西安市商贸法人企业80785家,其中,批发业39921家,零售业35864家,住宿业1881家,餐饮业3119家,分别较第三次经济普查增长178.2%、263.9%、88.9%和137.2%。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规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屡创新高。195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51亿元,1992年突破百亿大关,2008年突破千亿元,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58.72亿元。1978-2018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递增16.1%,增长幅度之高,发展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久,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之最。
网络消费蓬勃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流通的深度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带动网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能。网上商品零售额由2015年的94.35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341.57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为11.5%。同时,实体零售企业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应对冲击,大型零售企业依靠品牌的优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竞争能力提升,市场环境有所改善。2018年,百货店、专卖店零售额分别增长8.8%和8.0%。大型超市、折扣店零售额分别增长79.9%和38.8%。
城市商业综合体迅猛发展,成为刺激消费、带动投资的重要引擎。近年来,西安各类商业综合体迎来井喷式发展,包括大融城、大悦城、高新大都荟、环球广场等注重体验的商业综合体不仅满足购物需求,更赋予多元化的精神化需求,给西安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风潮。至2018年,西安市拥有城市商业综合体85家。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快速成长
改革开放初期,西安市仅有的几十家露天的马路市场,规模小、品种少;到上世纪90年代,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发展到400多家,交易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商品种类名目繁多。随着西安城市综合改造,大型超市、连锁店等新兴商业业态快速发展,到2018年末,西安市交易额超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2个,年末出租摊位29061个,成交额1082.97亿元。仅零售业限额以上大超市80家,百货店、专卖店、购物中心589家,还有便利店、食杂店和购物中心等,全年实现销售额2273.72亿元。
特色商圈百花齐放
1954年,西安第一家大型百货企业中山大街百货商店建成开业。随后,西安解放百货大楼建成开业。自此,西安百货业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汇集了唐城百货、华侨商店和解放商场的钟楼商圈,影响力辐射整个西北地区。1998年,东大街百盛开业,这是当时西安最潮流的购物中心。同年,西安首家引进50多个世界顶级品牌的世纪金花钟楼店全面竣工,成为西安商业发展的里程碑。本报记者张维
新闻推荐
上午帮她抱孩子 下午为她换备胎 交警同一天帮两次 女子写信点赞
有时候就这么巧,交警上午纠正家长违停时,帮女司机抱着孩子方便她快速移车;下午,帮一辆车胎没气的私家车更换备胎时,开车的女司...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