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袋、过期杂志有了新用处 生活垃圾变身时尚“潮服”
主创人员展示用生活垃圾制成的时装本报记者 宋雨 实习生 杨让晨 摄生活垃圾变身最时尚“潮服”黄煊给团队的这6件作品,取名“潮服”。所谓“潮”,一指潮流时髦,二指新风尚。6件“潮服”从远处看,造型各异,色彩斑斓。走近看,你会大吃一惊——所有的材料,都来自生活垃圾,比如装薯条的食品袋、过期杂志,比如大号垃圾袋、电脑光盘,连烟头都用上了,它被改造成了耳环。
兼顾设计感和实用性
连日来,一条“垃圾分类也很酷”的视频,在网上热播,引发广泛关注。将垃圾变废为宝的事,虽不稀奇,但让网友们眼前一亮的是,垃圾居然能被制成这么漂亮的时装。
三秦都市报记者昨天下午见到了这些“潮服”的主创人员、29岁的创业小伙黄煊。黄煊是山西人,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今年4月来到西安创业,开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垃圾分类应该成为新时尚,”今年8月,黄煊和团队几位负责人开始构思,如何通过创意和设计,在追求时尚的同时兼顾环保,让大家对生活垃圾,有一个重新认识。团队最终选择了6套衣服,分别是:废旧杂志制作的“可回收”潮服、锡箔纸做的“厨余垃圾”潮服、废旧电子零件做的“有害垃圾”潮服、薯片包装袋制作的“其他垃圾”潮服等。
“从收集、挑选材料,到手工裁剪、缝合,再到设计款式,颇费了一番周折。”另一位主创人员任俊伟说,整个过程中,最难的环节是设计,6件作品并非简单地将废弃物缝在一起,而是兼顾设计感、美感和实用性。每一件衣服,都找来专门的模特亲自试穿,必须得合身,“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全部都是独立创作。”
近期将赴京参加时装展
服装设计团队的主创人员张松月告诉记者,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拍成公益宣传片,团队的12个人全部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工作,花费了一个多月。
从潘家庄、西八里村,再到冰窖巷、建国门菜市场,当模特身穿一件由废旧电子零件做成的衣服出现在街头时,一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目。“垃圾分类还会有这么时尚的宣传?”面对市民的好奇,黄煊显得很骄傲,“这既是公益宣传品,也是行走的艺术品。”
作品在网上走红,也给了黄煊更大的信心。他告诉记者,团队已经接到邀请,将在近期前往北京,参加一个有关垃圾分类的时装展,“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对于生活垃圾的重新认识,认识到垃圾分类还可以这么酷、这么炫。”
文/图本报记者宋雨
实习生杨让晨
新闻推荐
李沁轩立志长大要当飞行员本报记者陈飞波实习生石锋华人摄家住西安北郊的李沁轩今年13岁,从小就喜欢各种交通工具。2015年...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