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过瘾央视聚焦 西安秦韵动京城
秦腔演唱会现场
这几日的首都文艺舞台,刮起了一阵“秦腔旋风”——连日来,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曲江新区管委会主办,西安秦腔剧院承办,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三意社演出的“献礼新中国70华诞西安秦腔晋京展演”在北京连续火爆上演,引发从普通市民到文艺界人士的集体关注。
在展演演出地北京长安大戏院,每晚人头攒动;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以91岁的高龄连“追”3晚演出;此次展演更登上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央视新闻以《秦腔两大百年剧社首次联袂晋京》为题,称展演“为观众带来一系列秦腔艺术佳作”。
古都秦韵震京华
观众人群从白发到稚童
西安秦腔的魅力有多大?看看本周每晚长安大戏院中的火爆场面就知道——本次“献礼新中国70华诞西安秦腔晋京展演”在北京连演7晚,从19日展演启幕当天起,每晚的戏院大厅都人流如织。
人群中,有对秦腔充满好奇的北京市民;有渴望倾听家乡声音的在京老陕;有白发苍苍专程而至的老戏迷,也有跟着父母一起来感受秦腔文化的小朋友……演出前,大量戏迷和北京市民在宣传海报前合影留念,开场后,能容纳780人的剧场内天天满场。剧场外的大厅中,每晚都有听闻消息赶来,却没提前买到票的戏迷,他们久久不愿离去,抱着一丝期待,希望能等到退票。
不负众望,连续4晚,西安秦腔剧院用最佳的演员班底和精品大剧,凭借引人入胜的剧情、细腻生动的演唱、精致凝炼的音乐舞美,令北京观众心旷神怡。而在昨晚上演的“秦腔演唱会”中,更集结了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和三意社两个百年剧社中,包括侯红琴、惠敏莉、张涛、王宏义、康亚婵、韩利霞等在内的多位“梅花奖”获得者和名家,《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大明宫》《铡美案》等戏的经典选段,引得观众的叫好声一浪接着一浪,很多戏迷拍红了巴掌。
观众群中,记者见到75岁的于秦生老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西安,退休后到北京居住,此次是专程和老伴赶来观看演出,“我在西安待了几十年,秦腔的声音太难忘了,我最喜欢易俗社和三意社的戏,因为最正宗,这次来北京演得好!很有老前辈们的感觉”。
也有不少观众,看了一场还不过瘾——观众陆平在观看易俗社《双锦衣》之后,又购买了三意社《火焰驹》的演出票,“我虽然生活在北京,却是地道的秦腔迷,最喜欢侯红琴和张涛二位老师合作的《火焰驹》,这次机会难得,怎么能错过呢!”
田华向西安秦腔人致敬
“我没想到看完戏会如此激动”
“说实话,我之前对秦腔还很陌生,但秦腔太美了,我没想到看完戏会如此激动。”向记者说这句话的,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在展演首日晚观看《双锦衣》(上本)后,田华被秦腔艺术所征服:“我当时就说,一定要再来看下本,如果看不到,那是终生的遗憾!不仅自己来看,我回去还给家人、朋友推荐,让他们都来看看秦腔,我说:‘你们一定会觉得不虚此行。’”
纵然已91岁高龄,田华连续3晚准时出现在剧场,看完《双锦衣》,又看《易俗社》。每晚近3个小时的演出,老人都十分专注,甚至看得热泪盈眶,“虽然腰不好,但我一直前倾着身子,特别仔细看,生怕漏了一点。《双锦衣》演到‘数罗汉’那场戏时,我哭了,惠敏莉不愧是好演员,她在那场表演中对角色心境的诠释,真是淋漓尽致。”田华说,自己听不太懂陕西话,所以刚开始还要不停看字幕,“但是不久,我发现竟然不看字幕也能看懂了——因为这部剧的故事,编导,艺术表演都处理得太好了,整个剧没有漏空,已经跨越了语言,让每个人都能融入进去”。
20日晚《双锦衣》(下本)演出结束后,田华走上了舞台,在与西安秦腔剧院演员交流中,老人动情表示,自己要向秦腔致敬,向秦腔经典致敬,向西安秦腔人致敬:“感谢你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来到北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剧目和表演,带来了这么历史悠久的剧种,带来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大餐。什么叫文化自信?我想大概这就是文化自信——你们对秦腔传承、弘扬,做的正是表现文化自信的大事业!你们是我们艺术人的骄傲,是西安乃至陕西的骄傲,希望更多演员能跟你们一样,坚守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好戏持续上演
今晚起百年三意社华彩登场
伴随《双锦衣》《易俗社》和“秦腔演唱会”相继圆满落幕,此次“献礼新中国70华诞西安秦腔晋京展演”好戏过半——今晚起,三意社将接棒易俗社,华彩登场,带来《司马迁》《火焰驹》《安国夫人》等经典与佳作,继续上演“秦声动京华”的惊艳。
作为秦腔舞台上的不朽传奇,《火焰驹》可谓三意社的“看家戏”——该剧广为传唱,曾被京剧、豫剧、晋剧等多剧种移植改编,但尤以秦腔享誉戏剧界。1958年,由肖玉玲、陈妙华等主演,《火焰驹》被拍摄成秦腔第一部彩色电影艺术片,轰动全国,拍摄期间,剧组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99年,西安三意社(时名西安青年秦腔艺术团)携《火焰驹》,作为全国唯一一台传统剧,晋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献礼演出,再度引起轰动。
眼下,当再一次为新中国献礼,登上京城舞台,《火焰驹》将向首都观众展示的,是其与时代一同前行,愈加焕发出的艺术魅力——这些年,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始终未曾中断对该剧的持续演出和打磨,并推出“全梅花”版《火焰驹》,让这部饱含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被更多戏迷接受认可。
此外,将于24日登场的秦腔版《安国夫人》,同样是“献礼新中国70华诞西安秦腔晋京展演”中,被很多北京观众和艺术界人士翘首以待的大戏——京剧版《安国夫人》作为文武戏兼备的优秀戏曲作品,是国家京剧院的经典代表作,该剧编剧李瑞环,由梅派第三代表演艺术家董圆圆与奚派表演艺术家张建国领衔主演,讲述了著名巾帼女杰梁红玉的故事。为更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西安戏曲事业的发展,去年10月,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签订结对共建合作协议,由此移植创排的秦腔版《安国夫人》,成为双方共建之花绽放后结出的首个“硕果”。
这也是国家京剧院的经典代表作《安国夫人》首次成功移植到其他剧种。虽然在上月,秦腔版《安国夫人》西安首演非常成功,但对于携这部“京陕结对”新作首次“回娘家”,三意社的演员们仍没有丝毫掉以轻心——在抵京后,他们抓紧一切时间日夜彩排,期待该剧同样能得到北京观众和戏曲艺术大家们的认可。
出人出戏谱传承
古都秦腔勃勃生机引关注
此外,三意社献演的三台剧目,还将让京城观众见证三意社在“出人出戏”方面,进行传承的努力——三部大戏,每台主演都不同,《火焰驹》由“梅花奖”演员侯红琴、张涛挑梁,《司马迁》由实力派演员李康定、杨力扛鼎,《安国夫人》则用舞台锤炼队伍,让青年演员屈苏红和王庆等成为绝对主力,包括侯红琴、张涛等在内的大批著名演员甘当绿叶跑龙套。
老中青三代秦腔人,在人才梯队中分布均衡,个个都是台柱子——对此,三意社社长侯红琴说:“老为绿叶衬新红,艺术就是传帮带,为青年演员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艺术平台,这样才能成就整台戏的精彩,成就秦腔生命持续的精彩。”
正如侯红琴所说,当来自十三朝古都的秦音唱响首都北京,很多人不仅看到了舞台上的精彩,更注意到古老艺术正在三秦大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它与时代共振的跳动脉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传人孙毓敏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让我折服的是,西安秦腔剧院这支队伍,不是一两个人好,一两个角好,而是很多人好,个个都好。所以晋京演出,别的剧团可能演一两场,西安秦腔剧院却有底气和实力一口气连演7场。”
孙毓敏认为,这正说明了西安乃至陕西,从政府到民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秦腔了不得,它是‘百戏之祖’,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西安秦腔的实力非常雄厚,生机盎然,希望常来北京,让更多人看到它,爱上它”。文/图特派北京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樊华)在西安市灞桥区,有很多纺织企业都是传统的出口企业。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灞桥区税务局以“走出...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