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华商报报道受震动 要继续传递正能量 87岁老先生立遗嘱 死后捐献器官和遗体
陈锦章老人(左)立遗嘱捐献器官和遗体得到老伴支持华商报记者 张杰 摄
“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只要我的器官还有人能继续使用,我的生命就得到了延续。”87岁的陈锦章老人,年轻时为国家的电力事业付出了青春和热血,如今他立下遗嘱,百年之后把器官和遗体全部捐赠,为医学研究做贡献。
“我想百年之后,把器官和遗体捐献出来”
8月12日,家住西安市西勘社区的陈锦章老人拨打华商报热线,表达了自己希望捐献器官和遗体的心愿,他说自己身体不太好,希望趁着还不糊涂的时候,让记者见证自己捐献的强烈意愿。
华商报记者来到陈锦章老人的家里,他坐在轮椅上,虽说行动不便,但是大脑很清楚。“我的病主要是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现在只能坐轮椅,不能自由行动,别的病没有。我去医院检查,血压、血糖都正常,我的角膜、心脏、肝脏、肾脏也都没啥问题,所以我想百年之后,把器官和遗体捐献出来,能救人就救人,能做医学研究就做。”陈锦章老人说,“我是华商报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华商报上几篇捐赠器官和遗体的报道,很受震动。这些都是正能量,我要学习这种奉献精神。”
曾为国家建设走南闯北
生命最后一刻也要奉献
陈锦章老人年轻时为了国家建设走南闯北,耄耋之年回想起自己的工作经历,依然思路清晰。
“我是上海人,1952年参加工作,去了东北长春,在东北电力局工作;1956年到北京,加入了黄河工作委员会,主要参与三峡水电站的建设;1964年支援大西北,我又来到了甘肃;1976年三线建设,我又被调到安康水电站;1986年到西勘院工作,直到退休。回想我这一生,也算是为了国家建设,发挥了自己应尽的能力,如今年龄大了,眼看着距离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越来越近,我就想着,把能奉献的都奉献了。”
陈锦章说,他希望当着华商报记者的面立下遗嘱:“在我百年之后,我的器官和遗体全部捐赠,为人民群众和医学研究做贡献。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收礼金,不收花圈,遗体使用之后不留骨灰,骨灰撒入我出生地附近的黄浦江。”老人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人红了眼圈。
家人最开始不支持
现在也接受了
陈锦章老人在说这番话时,他的老伴儿赵笑雅一直微笑着看着他,两人结婚60多年,一切的默契都在不言中。
“我支持他的决定。”赵笑雅说,“他一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和两个女儿都不能接受,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入土为安。但是他的性格很倔强,他给我们看了很多新闻报道,讲了很多道理。慢慢的,我们改变了观念,觉得他说的对,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遗体留下也没什么用,捐献了还能帮助他人,或者帮助医学研究,所以对这个事情,我们家人都决定支持他,完成他的心愿。”
赵笑雅说,陈锦章现在除了关节炎,没别的病,他还特别注意保养自己,就是希望自己的心肝肺都是健康的,可以捐献给需要的人。
捐献者逐年增多
但相对于教学需要仍有缺口
8月12日,华商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负责人徐自力,徐自力介绍说,近两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捐献遗体的人越来越多了。对这些无私的老人,他想先表示感谢和敬意。
徐自力说,虽说现在捐献的人逐年增多,但相对于教学需要,还是有一定的缺口。遗体捐献的过程并不麻烦,“遗体捐献完全遵守“自觉、自愿、无偿”的原则,捐献者先在遗体捐献中心领取一份申请表,申请表一式两份,捐献者本人及接受捐献方各持一份;填写完毕后签字盖章等,接受捐献方向捐献者颁发一份”感谢状”;最后,在捐献者正式捐出遗体后,还会向捐献者家属颁发“捐献证书”。”
徐自力说,确定捐献的老人可以拨打029-82656008或者他的手机13991899086联系,他们可以上门签署捐献申请表。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实习生 邓裁昆 摄影 张杰
新闻推荐
高空掉落玻璃 划伤女孩胳膊缝6针 谁来管? 物业:家属可请警方出面调查 民警:不知是谁抛的,建议起诉 家属:复查伤情后再决定咋办
昨日,西安长丰园小区北门地面上仍残留着不少玻璃碴华商报记者王娜摄华商报讯(记者王娜)又是高空坠物,这次是掉下的玻璃碴,割破...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