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口之家的接力跑 见证着西安公交的变迁
如今,王晨父子俩搭档驾驶同一辆222线路公交车。记者 翟小雪 摄
先是妻子开上午班,丈夫开下午班;后来,儿子开上午班,父亲开下午班……在西安,像王宏武这样,一家三口同跑一条公交线路、开同一辆公交车的公交家庭并不多。他们一家人体验着相似而又不同的职业艰辛,同时见证着西安城市的发展和公交行业的变迁。
城市面貌变化大
道路坑洼车难开状况一去不复返
1985年,王宏武和石玉凤进入西安公交行业,一起在101路电车上卖票,此后参加司机培训班时相知、相爱。1988年结婚后,又同时当起了101路电车司机。
为了方便起见,单位安排他们夫妻俩开同一辆车,石玉凤上早班,王宏武上晚班,从此正式开启“夫妻档”的工作、生活模式。妻子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开着早班车上路,中午12点半将车交接给丈夫,晚上10点多钟等丈夫下班回家吃完饭才休息。
“我和我老公一样,开的第一辆车就是13米长的大辫子电车。开车屁股都不能挨着座位,使出全身力气才能把方向盘拉过来。”石玉凤介绍,当时开的车方向盘特别重。作为女性驾驶员,遇到像边家村十字那种大转弯,她打方向的时候常常需要站起来,使出全身力气才行。
车轮滚滚中,西安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西安这么多年变化太大了,我是尽收眼底。”石玉凤介绍,刚开上公交车那阵,西安不少地方路况都很差。虽说街上车不多,但是路却并不好走。比如她每天开车必经的南小巷附近,路面整体都坑洼不平,途经此处车速就要放得特别慢。稍不留神一颠簸,电车上的“辫子”就掉了。
“车一脱杆就没电了,售票员就得下去重新架上,麻烦得很。”再遇到个雨天,积水能到膝盖深,让人苦不堪言。石玉凤说,后来,南小巷附近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路面平整宽敞,下雨天再也没了积水。
“西安现在高楼越来越多,大的商场也是遍布城市各个区域。街景越来越美,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石玉凤说,南小巷的变化只是西安变迁的一个小小缩影。开车20多年,她目睹着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天天散发出全新的魅力。
车辆更新升级快
空调车冬暖夏凉乘客坐车舒适
“的确,在西安公交行业,我们这样的家庭真不多,这也能说明我们一家对公交的热爱。”今年56岁的王宏武身材瘦高,说话声音不大。虽然没有妻子健谈,但是说起他们这个公交家庭,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
“开了这么多年车,随着公交车辆更新换代,车越来越好开,市民乘车的舒适度也在一步步提升。”王宏武告诉记者,1985年他刚上班开的“辫子”电车,夏天还好,冬天就冷得不行。“因为车窗不能全部摇上去,我们开车都穿着军大衣,一天下来,身上是麻的。”
开车如此,坐车的感受也好不到哪去。王宏武介绍,当年西安城区公交车还不太多,每到上下班高峰,公交车上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尤其是冬天乘车,大家浑身都包裹得很厚实,本来车里人就多,加上穿得多,车内就显得更拥挤了。“车一到大点儿的站,站台上的人挤都挤不上来。”回忆当年,王宏武对拥挤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王宏武记得,大约1994年前后,西安的公交车辆开始更换成柴油车。最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脏”。经常身上油乎乎的,再沾点灰尘,开一天车下来,他满脸都油黑油黑的。
到1996年时,车辆再次升级,这次逐渐更新成汽油车。再往后,等开上空调车了,舒适度就有了更大的提升。“空调车冬暖夏凉,我开车舒服,乘客坐车也不难熬了。”2000年时,线路又更换了天然气车,方向盘更换成助力方向盘,比起从前的机械方向盘,能省很多力气。
“我是下午班,我爱人是上午班,20多年一直开‘夫妻档”。我们俩开着一辆公交车跑过的路程,加起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还有富余。如今我爱人退休了,儿子又接了他妈的班。”王宏武说起全家开公交的事,脸上总呈现出一种让人羡慕的职业满足感。
一家人的职业坚守
从夫妻接力到父子接力
每个职业都有各自独有的艰辛,而公交人的辛苦,在王宏武一家三口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我儿子是1990年出生的,孩子小的时候,每天中午交接班,也是我们交接孩子的时候。我把车交给他,他把娃交给我,他开着车营运去了,我带着娃回家。”石玉凤说,在儿子王晨上幼儿园前的那两年,他们夫妻就一直这样边工作边带孩子。
因为忙碌,他们夫妻俩的婚纱照也比较特殊。老照片中记者看到,这张婚纱照有三个人:王宏武身着黑色礼服佩戴领结、石玉凤身穿白色婚纱,夹在中间的小王晨也是一身白色小礼服。原来,这是一张迟来的婚纱照,在王晨十岁的时候才得以补拍。
“哪有时间啊,下班时间凑不到一起,又没有假期,后来有了孩子,更是没时间想这些。”石玉凤说,对于女人来说,婚纱照是一种情结,不拍总觉得遗憾。所以到王晨十岁时,石玉凤“强行”要求王宏武同时休了几天年假,补拍了这张婚纱照。
这么多年,因为一家三口上的都是交接班,所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机会特别少。石玉凤还记得,她退休的第一年,王晨开的早班车坏了,当时维修人员告知修好的时间大约在下午五点左右。石玉凤一听这话,赶紧出门买菜买肉,回家做饭。同时给王宏武父子俩打电话,让他们回家吃中午饭。“当时那顿饭吃的,感觉比过年还有仪式感,这场面太少有了。”为了纪念这顿难得的午餐,石玉凤专门拍照发了朋友圈。不少同事都点赞留言,感叹公交人的不易。
父母的艰辛,一直贯穿于儿子的成长岁月。长大后的王晨,非但无惧于这种辛苦,反而选择进入和父母同样的行业,继续这种职业的传承和坚守。
“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上完学也出去闯荡过,但是最终还是觉得回到公交行业更加熟悉和安心。”如今王晨和父亲开着对班车,对各种车型的变化和车辆的性能特点如数家珍。王晨说,市民出行离不开公交,他的目标就是认真开好每一班车。
公交发展进入快车道
智能调度让百姓出行无忧
据了解,1953年西安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西安公交已经走过了66年的风雨历程。
西安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公共交通事业也进入快车道模式。现今的西安公交,已经由当时的两条公交线路、17辆公交车发展到拥有284条公交线路、7600余辆公交车的大企业,新能源公交更是为城市环保插上翅膀。截至目前,西安纯电动公交车已达到4650辆,占比65%。西安公交纯电动车辆的投运力度,在全国城市公交行业发展中位居第五名。
西安公交的发展,不只是车辆和线路的增多。智能化和信息化也让公交服务更加人性便捷。
从前的调度站房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公交用上了智能调度系统,每台车都有GPS定位和视频监控,哪儿拥堵、哪儿客流量大,不用到现场,就能智能调控。王宏武说:“以前跑完每圈车都要去调度室交表填表,现在都不用见调度的面,一发动车,智能系统便会识别,给我信号让我跑车。”
“‘车来了’小程序特别好用,我现在早上在家查好车到哪儿了,估计好到站时间再出门等车,几乎是完美契合每一辆车。”每天都要搭乘公交去上班的周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自己赶车只能慢慢摸索出车到站的时间,有时候不知道车刚刚开走了,这样盲目的等待导致时间的流逝,如今智能调度都应用到微信小程序中,真的是突飞猛进的变化,让生活越来越智慧和便捷。
记者了解到,近期,西安交通部门刚完成覆盖全市公交车的实时公交查询服务。西安市民乘坐公交出行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在家里就可以知道要坐的那趟公交还有多久能到家门口最近的公交站。
“西安公交行业发展越来越好,希望王晨能踏踏实实继续为市民开好车,做好服务。”王宏武说,再有两年他就退休了,希望儿子能在线路上继续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首席记者梁璠
新闻推荐
的哥的姐当起了导游,给老人们介绍景点。记者黄亚平摄本报讯(记者黄亚平)8月11日,15名的哥、的姐放弃营运,开着出租车...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