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90后”

三秦都市报 2019-08-10 02:28 大字

九成90后在调研中说“买生活必需品外的东西,会充分考虑经济状况”。7月29日,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显示,90后月均转入余额宝的钱是其花呗账单金额的4.5倍,非常能攒钱!同时,90后首次理财的年纪平均是23岁,比父母一辈早了整整10年。专家认为,相比父母一辈,90后生长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普遍理财意识更强、更早为财富做规划。

“乱花钱,月光族,不懂省钱……”这是很多人眼里,90后的典型特征,事实真是如此吗?调研数据给出的结果令不少人大呼意外,90后似乎远比其父母想象得靠谱。连日来,本报记者在西安展开实地调查采访,通过了解90后的薪资待遇,消费方式和观念等,呈现了其真实的生存状态。

报告颠覆

90后“月光”印象

“过度负债、超前消费、大手大脚、月光族……这些都是大多数人对90后的印象,事实上,虽然90后消费观念前卫,然而,这并不意味着90后总是毫无节制地消费,最近网络上热传的《90后攒钱报告》总算给我们90后正了名。”8月1日,在西安北郊经开区一家影视公司上班的陶明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量体裁衣、量入为出这些古训是极富哲理的,自己反对超前消费,寅吃卯粮。

7月29日,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首份《90后攒钱报告》,报告显示,92%的90后每个月都会有结余,80%的人会将结余进行理财;对比他们的余额宝和花呗则发现,90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平均是其花呗账单的4.5倍。此外,90后初次理财时间比父母早了10年。

“很多人认为90后消费‘大手大脚’,是因为他们只注意到年轻人消费力强劲的一面。”陶明柯说,从学校里毕业没几年的职场新人,面临住房、婚恋、育儿等各方面的支出,本身就比生活状况稳定的中老年人有更多消费需求。陶明柯告诉记者,自己是2015年大学毕业的,当年就应聘到了影视文案的职位,月薪5000多元,两年后,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了一套85平方米的两居室,现在工资涨到了8000元,每月除了吃饭、交通等基本开支,剩下的都还了房贷。

《90后攒钱报告》显示,90后首次理财的时间往往在参加工作2年内,而他们的父辈在工作10年以后都很少理财,这足以证明90后的理财观念不是滞后,而是很早就得以成熟。支付宝表示,观察这些同时使用余额宝和花呗的“宝呗青年”发现,他们攒的确实比花的多。他们的消费也比外界想象中更为理性,九成90后在调研中说“买生活必需品外的东西,会充分考虑经济状况”。不过,在自我增值这件事上,他们还是很舍得花钱的。过去一年来,90后用花呗购买教育类产品和服务的金额上涨了87%。

面对这份《90后攒钱报告》,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网友“黄金九百分”说,“90后”学习理财是成熟的表现,不能当“月光族”,生活路上有风险,学会理财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网友“天山来客”说,“90后”懂得理财是件好事,只要不乱花钱,把钱用到正道上应该鼓励支持。网友“草原蓝”认为这份报告的调查并不全面,“在余额宝存钱不等于有结余,余额宝存款800元,但花呗借款3000元,这能叫攒钱吗?”也有很多网友认为,不要试图用任何一个简单的概念来界定90后,也不要用单一的形容词来圈定90后,这或许是《90后攒钱报告》带给人们的最重要启示。

九成90后习惯

“花呗式”生活

“毕业工作对我来说,是人生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经济的独立,给了我更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很多事情可以自己来决定。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去旅游等等。”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的90后青年小郭告诉记者,自己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工资才3000多元,除去房租、吃饭、交通等必要开支,余额宝里只有500多元的结余,不敢购物,更不敢旅游。“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挣钱,攒钱,希望可以经济独立,可以帮父母减轻负担。”小郭说。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打拼,如今,小郭每个月的收入已经达到了1.2万元,除去开支和寄回家里的3000元,他每个月都要存5000元。

“最开始我每个月都会到公司附近的银行存钱,后来,我在支付宝和微信都买了基金,比起在银行存钱,不但方便,而且回报也相对高一些。”小郭说,自己的存款已经有10万元了,今年国庆假期打算带上父母去云南丽江、杭州西湖这些地方旅游。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有半数以上的90后都存在既有存款也有负债的情况,他们在存钱的同时,也进行信用卡或花呗等提前消费方式。在他们看来,存钱和“信用消费”并不矛盾。“我是个骑行发烧友,上周用‘花呗’买了一辆7000多元的公路赛车。”90后青年李慕阳告诉记者,自己在一家电子公司做营销工作,刚刚签下了一单业务,下个月就能拿到1万多元的业务提成,刚好还上“花呗”欠款。

《90后攒钱报告》显示,90%的90后使用花呗并非因为想要提前消费,而是因为希望“省钱”和“占便宜”。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较早接触信用生活,学会使用各种信用工具,让个人生活更美好。习惯“花呗式”生活,不是他们寅吃卯粮,为了提前消费不择手段,而是合理利用金融杠杆实现利益最大化。有大量90后在调研中表示“自己先用花呗额度消费,把钱先存起来,这样可以多赚一个月的收益”。

超前消费

应量力而行

“很多人都喜欢用花钱来缓解悲伤,缓解焦虑,缓解坏情绪。更多的时候,我们总觉得一到换季就没有衣服可穿,于是买买买;家里明明已经有了五六支口红,但在看到新色号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买买买……利用APP分期付款或者借钱买东西,先享受再还债也成为90后的一种常态。”长期从事消费市场研究的西安学者柏晨之坦言,很多人不相信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还能通过攒钱来改变现状。很多人看到房价望而却步,觉得自己一辈子也买不起,干脆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月除去房租水电,生活费,买衣服啥的,所剩无几。回头一想,自己上班这么几年,好像都是这样的,每个月‘月光’,还要还花呗、信用卡,真的细思极恐。”在西安长乐路一家服装店打工的90后青年许丽鸽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双十一狂欢节”那天,守到深夜12点抢东西,但购物带来的快感,也仅仅只是手机显示购买成功和拆快递的那一瞬间。许丽鸽说,经常不理智地购物,时常买一些无用的东西,既花钱,又占地方,还给自己带来了还款的烦恼。

“年轻人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条件下,在购买力不足的特殊情况下,通过分期付款方式,适度的超前消费,无可厚非。这可以改善年轻人的生活品质,满足一些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又能够减轻一次性支付资金的经济压力。比如,当前最常见的超前消费就是贷款买房,从这个角度说,超前消费、贷款消费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资深时事评论员张立美认为,超前消费须有度,过犹则不及。目前不少年轻人超前消费的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在朋友圈里的面子,甚至是为了过上相对自由富足的生活,消费了大量并不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种过度超前消费生活,无疑是以牺牲今后生活品质为代价,实质上是在透支自己的钱包和未来。

你攒的不仅是钱

更是生活的底气

就在人们为90后超前消费而忧心忡忡时,《90后攒钱报告》的出炉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报告显示,90后首次开始理财的平均年龄是23岁,绝大部分人会在上大学至毕业后的两年内就接触理财,比父母辈第一次接触理财早了整整10年。而余额宝数据同时显示,90后人均月转入余额宝高达8次,平均比自己的父母辈高2次,月均存钱也比父母平均多1000元。有钱随时理财,已经成为90后的习惯。“学会攒钱,首先让自己学会了自律,攒钱的目的不一定是要‘钱生钱’,而是让自己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更好地让自己学会理财。”在经历了疯狂“剁手”消费后,如今,许丽鸽开始变得“吝啬”起来,除了每个月的基本生活开销,剩下的工资都存到了银行账户。

“你攒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你生活的底气,以及为未来拼搏的机会。因为,你的存款有多少,你的选择权就有多少,你就有多少勇气对不满意的生活现状说不,你就有多大机遇遇到更好的未来。”许丽鸽在心中给自己的未来“定了个目标”——等攒够了20万元,就在市场盘个铺子开家旗袍店。

为了实现“小老板”的梦想,许丽鸽给自己制定了一套“攒钱攻略”:开始记账,把每天的收入支出记录下来;工资卡开个零存整取账户,每月雷打不动强制存3000元;把花呗的额度调到500元或者干脆不开,借呗以及各种信用卡,贷款软件能不用就不用;拿出一小部分钱来放在余额宝里赚收益,有时间多学学理财。“虽然90后是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原住民,对消费和理财的接触比父母辈要超前,习惯信用消费,但我认为更应该培养攒钱的习惯,攒钱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也是‘开源节流’的生活态度和勤俭美德。”许丽鸽说。

文/图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陕西省全民健身日主会场暨西安市全民健身月启动

本报讯(记者阎宇玲)8月6日晚,陕西省全民健身日主会场暨西安市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在西安青龙寺遗址公园举行。活动仪式上,2018...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