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 退休大校撑起爱心养老院
华商报讯(记者 魏光敬)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一名空军退休大校,从军42年,退休后本可以在北京过着清闲的晚年生活,然而,他却撇下妻儿,回到陕西老家,办起了养老院,这一干就是5年多,如今65岁的他毅然坚守。
为母尽孝自己掏钱建养老院
7月25日,华商报记者来到位于西安高新区冯村的长安颐养园老年公寓,推门而进,院子干干净净,一位白发老人正附下身子为一位残疾老人轻轻按摩着右腿,两者年龄相仿。这位照顾人的老人,就是颐养园老年公寓负责人柏焕玉,被照顾的老人是他同学的妹妹。
柏焕玉,1954年4月27日出生,原籍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办冯村(现西安高新区冯村)五组。1969年11月入伍,从战士、到干事、秘书、副处长、处长,《空军报》总编室主任编辑、专业技术5级(正师待遇、副军工资级别),三次荣立三等功。
柏焕玉有着特殊的成长经历。在他年幼时,父亲过世,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拉扯着他们兄妹六人长大。2010年,为照料一生命运多舛的母亲,柏焕玉提前5年从岗位上退下来,想陪年迈的母亲度过晚年时光。他离开北京的家,回到家乡,想利用自家院子办一个庭院式的养老院,一方面可以照顾老娘,还可以兼顾其他老人。他跟妻子商量后,将部队移交地方的安置费、住房补贴和多年的积蓄等费用一百多万元全部用到筹办建设养老院。
2013年11月12日,柏焕玉的长安颐养园老年公寓建成开业。母亲搬进院子后,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在柏焕玉看来,这个微笑是对他最大的褒奖。遗憾的是,母亲仅在养老院住了9天,就安然离世。
母亲去世后他仍坚持办养老院
料理完母亲后事,柏焕玉有点心灰意冷:当初回乡办养老院是为了让母亲颐养天年,如今母亲走了,刚建起的养老院办还办不办?
柏焕玉当时已经当了爷爷,妻子和孩子都劝柏焕玉结束养老院,回北京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在北京的老战友也打电话一再劝说他。老战友说,几十年的部队生活本就跟家人聚少离多,现在退休,就要好好地享受晚年,如今老母亲不在了,没必要非要在老家办养老院照顾别人家的老人。柏焕玉觉得老战友说得在理,可面对一个刚刚建起的养老院,里面还居住着几位老人,柏焕玉想到当初办理手续时,答应过政府部门,答应过这些老人的亲人,要照顾好老人们,怎么能临阵逃脱呢?
经过艰难抉择,柏焕玉还是下决心办下去,让愿意上门入住的老人能有个吃饭住宿的场所。虽然这5年多以来,他的养老院入住人员徘徊在个位数字上,但来的老人都称赞老柏是个可以托付之人。
“替其他儿女尽孝也是孝道”
接受记者采访时,柏焕玉仍在忙碌着照顾老人。他为一位八十岁双目失明的老人翻身,老人嘴里不停说老柏是个好人,好人就有好报。
作为一名师职领导干部,退休后却伺候别人家的老人,非但不赚钱,每月自己一万多元的退休费还要倒贴进去,值得吗?当下,很多年轻人即便对待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这样伺候,何况你是个外人,还是一位65岁的老人?听到记者提问,白发苍苍的柏焕玉说,值得。
柏焕玉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会更懂得此事的价值,为其他儿女尽孝也是孝道,公道自在人心,不需要什么大道理,每天从为老年人做饭、端饭、喂饭,还要做接尿、换洗、翻身、搀扶等一般人不屑于去做的脏累苦活,是大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肖持纲)日前,记者从阎良区水务局获悉,该区进一步规范完善防汛制度,同时做好汛情发布提前警示工作,做到提醒到位...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