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刘永杰: 读书开启智慧读书洗涤心灵

西安日报 2019-07-27 05:26 大字

刘永杰

本报讯在美术家刘永杰的家中,沙发上、茶几上、书架上、画案上摆满了一摞摞古典文学、中外哲学、艺术美学的书籍,让整个房间都散发出淡雅的书香,主人公对书的喜爱可见一斑。

接受采访时,刘永杰正在聚精会神研读的是被后世誉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刘永杰表示:“之所以反复地精读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旦脱离了理论的支撑,就像无根之木和无源之水,是无法长久的。而艺术创作,更离不开正确的审美标准潜移默化地指导帮助,否则就会坠入俗流。”

在采访中,刘永杰分享了他的读书故事。1950年刘永杰出生于长安郭杜一户普通农家。由于贪玩怠学,导致小升初考试受挫,无奈留级,这令刘永杰十分懊悔。随后他知耻后勇,勤奋苦学,次年便被郭杜中学顺利录取。然而,好景不长,刚读完一年,便不能继续读书,导致刘永杰连古文是啥模样都未见到。“所以实际上我当时的学习只到初一就结束了,”刘永杰苦笑道。离开学校的日子里,刘永杰好似一叶孤单的小舟,被重重包围在从未有过的失落与空虚中,唯有读书,才可化解胸中的苦闷,点亮求知的心灯。于是,刘永杰将一腔热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林海雪原》《红岩》等文学书籍或连环画上,甚至连《电工基础》《发动机原理》《扩音机维修》《放映机维修》等行业内部发行的小册子也阅读得津津有味。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返乡做农民还是在工厂和水库做工,抑或在县电影放映队任放映员,读书始终是他在繁重的劳动之余最快乐的事情。只有初中一年级的知识结构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陪伴下不断获得补充,沉闷的生活因阅读的介入而逐渐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书山通天地,学海藏古今。阅读成为刘永杰精神生活的支柱。在书海里,他阅古、读今、察人、观己,人生理想的目标越来越明晰,那就是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他更清楚,这个目标对于只具有初一文化程度的自己而言,是多么遥不可及,而读书便是迈向理想殿堂的阶梯。多少个孤寂的日夜,他都是与几本少得可怜的美术小册、连环画册为伴,在完成相关绘画任务时,将在学校美术组和县文化馆业余美术训练班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寒窗苦读让刘永杰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他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被陕西省艺术学院破格录取(时年23岁,超龄)。

开始了梦寐以求的专业学画之路后,阅读条件有了好转,刘永杰愈发如饥似渴地进行知识储备,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阅读了《中国文化史》《中国美术史论画论类编》《中国美术史论画论汇编》《古典文学》《古典诗词》等大量美学著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亦精心阅读,文化基础、思想认识和审美追求不断提升。他根据作家陈忠实的短篇小说《杏黄时节》创作的同名连环画,以其不俗的艺术水准很快被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延安画刊》发表,学生作品荣登全国公开发行专业期刊,给刘永杰莫大鼓励,也让他进一步认识到读书的力量。与书籍结伴同行,刘永杰向理想的殿堂一步步迈进,从昔日那个青涩稚嫩的追梦青年,成长为知名全国的画家。

“学然后知不足”。7年前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岗位上光荣退休后,博览群书仍是刘永杰雷打不动的日课,他说:“读书开启智慧,读书洗涤心灵,就像窗户上的灰尘,若不经常擦拭,又怎能较客观地认识世界、观知他人、看清自己呢?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淡视、或缺,唯有读书不可舍弃。”(通讯员赵刚记者雷县鸿文/图)

新闻推荐

高温下的坚守

永宁门外护城河上,工作人员头顶烈日清理河面卫生。在北大街西华门十字,女交警冒着酷暑坚守在岗位上。7月26日,...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