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我在绝望中看到未来” 作家吴克敬自述有关读书的感人往事

西安日报 2019-07-24 02:09 大字

吴克敬 (记者 尚洪涛 摄)

■记者张静实习生袁嘉欣

书博会不仅是出版业的盛会,也是作家们的盛会。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吴克敬在本届书博会上将有多本新书和读者见面,有长篇新作,也有散文随笔集。谈及自己的读书经历,吴克敬很有感触地说:“我感恩阅读,正是阅读让我在失望中发现希望,在绝望中看到未来。”说到幼年时的读书经历,一段颇为感人的往事涌上吴克敬心头——

在父亲老师鼓励下爱上阅读

很多作家都说,自己读书是受父母影响,吴克敬也是这样。他说父亲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但小时候也是读过私塾的,所以家中有不少藏书,而他也从五六岁开始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说,家中兄弟姐妹7人,爱读书的总能得到父亲特别的优待——可以在家中看书,这时父亲的眼光也会变得格外慈祥,而不看书就要去地里干活。父亲喜欢书法,便让吴克敬从小开始练字。“我每天都在草纸上打下米字格,一天写两张大字。父亲临睡前总会柔声唤我的乳名,如果写得好,他会在床头的木匣子里拿出一块土糖奖励我;如果写得不好,就会用他的烟袋锅打我的手心。童年时得到的那块土糖,我不舍得一下吃完,每每舔上一口,总能甜沁心田,而一块糖能吃上一整天。那是我童年最幸福的事儿。”

进入小学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多,本已有阅读习惯的吴克敬更爱读书了。他回忆说,那个年代刚开始提出“学习雷锋好榜样”,他正是从一系列关于雷锋的书籍中开始阅读的,“至今依然能记住很多关于雷锋的文章。”随后,他又读了“三红一创、保林青山”(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山乡巨变》)等“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品,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柳青的《创业史》。“我的语文老师对柳青特别崇拜,他的崇拜也影响了我。他经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跟我交流《创业史》的阅读体验,虽然我当时只上四年级,但觉得他就像朋友一样和我交流。”

也正是在四年级时,这位语文老师鼓励他参加全省作文大赛,他还记得题目是《从栽种一棵小树苗想起的》。吴克敬说那年春天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种了一棵小白杨,他用了一周时间,写了九百多字,把老师教的成语和经典词汇都用上了,自己感觉非常满意。没想到拿给老师看了后,老师直言“我很失望”。老师认为他的立意很好,但写法、语言不好,建议他把所有的成语典故删掉,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吴克敬说:“我当时抱着很大的对抗情绪,因为那些成语也是老师教的。”他又用了一周时间改完了作文,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吴克敬意识到,写文章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这种观念影响他到今天。

不是只有捧着书才叫阅读

14岁那年,吴克敬回到农村,当农民,做木匠,命运的安排,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在艰难的日子里,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让他受益匪浅。贾平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西府有个俊朗的小木匠,木匠担子的一头是他做活的工具,另一头总是放着他在读的书。吴克敬告诉记者,那就是他当时的状态,一边做木匠活,一边读书,“其实那个时候的阅读才最踏实,人在失望时的阅读才更认真。”他说,他很感谢阅读,正是阅读让他在失望中发现希望,在绝望中看到了未来。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能看到的书很少。一天,他在家中喂猪的糠包中找到了一本《聊斋志异》,书没有封皮,他也不知道书的名字,然而他却看了下去。“书中的狐妖鬼怪,比人更可爱,比人更美好。而且那些狐妖鬼怪喜欢的还是读书人。”他说就是这样一本残破的书,他看了至少十遍,第一遍是看故事看情节,后来就愈发地品咂书中的味道。少年时代阅读古书,也让他的文言文阅读过关,他开玩笑说:“有时读古文,我断句比大学教授断得都好,所以后来我出了《碑说》一书,解读各种石碑。”

吴克敬认为,阅读就是要阅读经典,因为经典经历过时间的沉淀,被时间筛选过。“阅读是创作的起步,没有深刻的阅读,就没有创作。但阅读经典是对常识的积累,现代人有知识,但缺乏常识,常识就像肥沃的土地,而知识只是土地上的庄稼。所以不能阅读得太浅薄、太随便,一定要阅读经典。”

此次书博会在西安举行,吴克敬说这是西安人的福气,广大市民可以借书博会之机博览群书,使精神获得滋养。书博会上,四家出版社将分别举行活动,推荐他的新书,包括他的长篇新作《新娘》等。采访结束之际,吴克敬告诉记者:“不要把阅读理解得太狭隘,捧着书叫阅读,生活也叫阅读,旅行也是阅读,熟悉中国历史也叫阅读,全面理解阅读,站的高度会更高。”

新闻推荐

西安开展生活垃圾收运管理百日大整治 严查渗滤液滴漏乱排

今年夏季多雨,再加上瓜果大量上市,导致生活垃圾含水量逐渐增多,而这些原生垃圾产生的大量渗滤液给江村沟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