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投出后……

西部法制报 2019-07-20 00:39 大字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本报记者梁爽

两年前,本打算回内蒙古老家上班的李女士在网上投递了一份求职简历,没想到正是这样一份简历,竟引发了一场骗局。

今年3月25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电子城派出所接到李女士报警,称被人诈骗25万元,对方应该是分别饰演3个“角色”,两年间以谈恋爱的名义进行诈骗。7月初,在进行多方调查后,民警初步确定嫌疑人身份,并在约嫌疑人吃饭时将其抓获。7月17日,记者在电子城派出所见到了受害人李女士。

求职信息被利用 故意搭讪骗好感

李女士是内蒙古人,在西安上完大学后便留在西安工作。2016年12月22日,李女士向内蒙古某公司投了一份简历,几天后一个陌生人添加李女士为微信好友,称其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名叫刘鑫,要招聘网络运营职位员工。从2017年1月开始,这个自称刘鑫的老板便和李女士开始频繁联系。因为都是内蒙古老乡,所以李女士对刘鑫格外亲切。刘鑫常主动搭讪,向李女士询问一些关于互联网运营的知识。

2017年1月17日,刘鑫称其到广州出差,随身的手机、钱包、身份证、银行卡都丢了,并称自己患了急性肠胃炎,李女士便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借给刘鑫2900元,帮助其在春运期间回到家。2017年1月28日,刘鑫通过微信转账还给李女士3000元。刘鑫守信用的举动取得了李女士的信任。随后,刘鑫又称其奶奶脑梗住院,李女士便转账500元让其代为看望奶奶。后刘鑫告诉李女士“你人很好,我喜欢你”,于是二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分饰三角骗钱财 微信拉黑露马脚

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刘鑫便开始以各种理由向李女士借钱。2017年2月至3月间,刘鑫先后以公司运营出问题、请公司员工吃饭、给公司员工发工资等理由骗取李女士7500元。

2017年4月,李女士在金店购买了一个礼品打算邮寄给刘鑫,但刘鑫称其手机坏了,便给李女士留了一个叫马玉的朋友的电话。两人互加微信后,马玉称:刘鑫拖欠员工工资,员工要离职,朋友正在为其筹款,总共需要54000元,目前已筹款8000元,但刘鑫不要,说自己想办法解决。随后,马玉便把8000元筹款转账给李女士,让其代为转交。之后,李女士又多加了2000元,凑够了10000元转账给刘鑫。几天后,刘鑫又以各种理由骗走李女士5万余元。

2017年7月,李女士休假回到内蒙古便约刘鑫见面,刘鑫声称要给李女士接风洗尘,但当天晚上他称临时有事,让朋友马玉过来招呼李女士吃饭。之后,两人发生了争吵,刘鑫“一气之下”便删除了李女士的微信。

没两天,一个自称刘鑫朋友、名叫“柳明泽”的人主动添加了李女士的微信。这个柳明泽先后在微信上告诉李女士:刘鑫生病了,刘鑫打架出事了,刘鑫要买车……

借口层出不穷,直到2019年3月,刘鑫、马玉、柳明泽3人全部失联,李女士发现被骗后报警。

民警设饭局抓人 手机微信成关键

民警在围绕嫌疑人刘鑫进行调查期间,通过李女士提供的银行卡信息,确定了马玉的身份信息,同时电话联系了马玉并详细了解了其本人的家庭住址、工作信息等。在此期间,刘鑫主动向李女士打电话,询问其是否报警了,并再一次添加李女士为好友,告诉李女士自己患有胃癌。之后,李女士到派出所向民警说明情况,并建议民警如果刘鑫真患有胃癌,就停止调查。

7月,民警赶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并第一时间走访了马玉、刘鑫的家庭住址,发现马玉住址为真实地址,刘鑫住址不实。

7月4日,民警来到马玉住处,敲开门发现居住的是两名男子。经询问,两名男子是马玉的房客,民警亮明身份后,要求两名男子配合公安机关工作约房主马玉出来。当晚,房主马玉与两名房客以及房客的“朋友”(民警)一起吃饭,其间民警旁敲侧击中初步确定马玉有重大作案嫌疑,在饭局快要结束时,民警迅速控制了马玉放在餐桌上的手机,并向其亮明身份。

民警将马玉带至当地派出所后,马玉百般抵赖,称自己也喜欢刘鑫,但知道刘鑫喜欢李女士。民警让其解锁手机,解锁后,马玉准备迅速删除微信,被民警一把夺下手机,并发现该手机上登录的微信名叫刘鑫。马玉抵赖称:这部手机就是刘鑫的,是其当晚给她的。民警发现该手机马玉不仅能够指纹解锁而且可以面部识别解锁,马玉称这是自己晚上才设置的。随后,民警用该手机微信向李女士转账1元,并用马玉指纹进行了成功支付。民警询问马玉:刘鑫微信为何你可以指纹支付?见此情形,马玉无法抵赖,便承认刘鑫、柳明泽都是自己假扮的,马玉也不是其真名。

据嫌疑人马某供述:2016年,其在内蒙古某公司的人事部门任职,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李女士的求职简历,之后便用微信名刘鑫、柳明泽,以谈恋爱的名义先后骗取李女士25万元用于自己挥霍。

目前,犯罪嫌疑人马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雁塔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中。

民警提醒:网络有风险,恋爱需谨慎。尤其是单身青年,不能草率通过交友软件认识陌生人,并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交友过程中一旦涉及金钱交易,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新闻推荐

灞桥区绿化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

本报讯7月15日,记者从咸宁东路一处停车场院内看到,几名绿化工人正在进行堆肥作业。据悉,整个灞桥区绿化废弃物“变废为宝”...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