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火箭腾飞的年轻人 “85后”赵鸿飞的故事

合肥日报 2019-07-20 00:48 大字

星汉灿烂,引人击节而歌;日月之行,使人遐思无限。

而飞天之梦,又让多少人忘情追逐、夙兴夜寐!

“中国航天绝不能落于人后!”有这么一批中国年轻人,跟随前辈步履,踏上航天逐梦之旅。“85后”赵鸿飞就是其中一员。

美丽“巧合”:“放飞”青春

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天津产业园”,记者见到了赵鸿飞。这位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测试车间副主任,今年只有34岁。她所在车间10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这支年轻团队,多次参与运载火箭的试验、总装和首飞工作。

赵鸿飞说,自己与航天结缘,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2010年,赵鸿飞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因学业优秀,数家优质企业向她伸出了橄榄枝。然而,那个有着“中国航天”标识的邮件,让她新奇、兴奋。

“当时就觉得很酷,很光荣,就选择了这里。”赵鸿飞说,“航天,就此与自己紧紧绑在了一起。”

“‘闺女,航天光荣!’”父母无条件支持她的选择。

化身“战士”:梦想“展翅”

上班第一天,穿着讲究的赵鸿飞被前辈叫住:“姑娘,换宽松的吧。”她才知道,做航天没有男女之分。

天津的火箭基地建设晚,赵鸿飞刚到时,园区大片仍是未开发状态,许多生活配套设施不齐备,生活很是不便。

“就当野外求生,体验生活呗!”赵鸿飞看得轻描淡写。

2013年开始,赵鸿飞担任主任助理,负责火箭从制造、组装到进行发射的整个流程,必须通晓每一个环节、细节,才能保证整体方案实施不出纰漏。

对赵鸿飞来说,是全新的挑战。她以“笨鸟先飞”之态恶补“功课”。

“一般工业生产有一个良品率的概念,允许出现一定的误差,但我们要求,必须是百分之百精确、精良。”赵鸿飞说。

一年冬天,试验中遇到火箭箱体出现问题,赵鸿飞和同事在户外雪地中连续工作了24小时。“这时候,没有男员工、女员工之分,只有战士。”赵鸿飞说。

9年间,赵鸿飞见证了长征5号、长征7号从这里昂然走出,飞向苍穹。

不舍昼夜:志在腾飞

“我很幸运,能跟着走完火箭发射的整个流程,但许多同事和上游制造的航天人,是看不到的。”采访中,赵鸿飞反复这样说。

她深深感到,是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不舍昼夜地奉献,创造了中国航天的辉煌。凌晨下班,睡上两三个小时,又爬起来上班,是非常时刻的工作常态。

“我无论几点下班离开,办公楼永远都亮着灯。那时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车间里细致打磨零件,在库房里仔细清点库存,在烈阳下徒手攀爬高塔……赵鸿飞和千万个航天人以日复一日的汗水,托举着一枚枚火箭腾飞。

“大伙都说,自己嫁给火箭了。”赵鸿飞这句话,让在场同事都发出会心的笑。

(新华社天津7月19日电)

新闻推荐

儿童剧《我们是秦俑》明起上演

本报讯(记者张电达)记者昨日获悉,7月20日~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和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联手,在炎炎夏日为大家献上一出别开生面...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