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不见钱” 由票到扫的支付方式的变迁

西北信息报 2019-07-18 00:35 大字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

1986年,中国银行又发行了第一张可在全国范围使用的信用卡——长城卡

二维码付款随处可见

  本报记者 周生来

“支付宝、还是微信?这边扫码支付。”这是如今结账时最司空见惯的场景。

而放在以前,现金、刷卡则是主要的支付方式,70年来,我们创造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金融稳定、民生改善等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这其中,让我们每个人置身其中且触手可及的巨变莫过于金融的变迁。

 1 “一票在手吃喝不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这是莫言小说《卖白菜》中的一段描写,也是深藏在一代人回忆中支付的模样。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国家需要发行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来限制消费,才能保证全民供应。1955年,我国全面推行粮票制度,由此开启了多年的票证经济时代。支付使用“票证+现金”,票证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支付工具。

西安市自强东路有这样一家老理发店,已经经营了67年之久,却几乎没有变过样。有些街坊邻居从小就在这里理发,如今已经白发苍苍,依然时常光顾这里。这家理发店里一家三代人见证了不同时代支付的变化。

理发店的“当家人”姓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赵老爷子被聘任为这家理发店的店长。到八十年代,儿子赵东峰当起了学徒,继承父业,把理发店承包下来,开始以理发为生。

进入这间理发店,一切都像是昨日重现,要不是墙上那个可以付款的二维码提醒你,现在是2019年,你会觉得穿越回了60年代。

“我刚来理发店的时候,还能见到剪发票。”赵东峰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刚到理发店的情形,那个年代,没钱时还能卖了粮票、布票换点钱,有钱但缺粮票、布票时,想托人买粮食都很不容易。赶上要出差、探亲、大学生去外地上学,都要带上一沓子用地方粮票换的全国通用粮票才能出门。“没钱有票能活,有钱没票却不好活”,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反映。

随着各种票证完成历史使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金支付成为主流,人们出门、购物、旅游都需要随身携带现金,那时候人民币面额最大的是10元纸币,1988年才出现100元面额的纸币。

 2 “一卡在手行遍天下”

革开放之初,大量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也将卡这一新鲜的支付工具带到中国——刷卡支付。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1986年,中国银行又发行了第一张可在全国范围使用的信用卡——长城卡。

据了解,那时银行卡的使用流程比较复杂,客户用卡消费之前,商户要打电话问银行,核对卡号和客户姓名才能使用。加上当时没有电脑打字,什么都要手写,所以刷卡消费其实比用现金直接付款还要慢很多。

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

进入21世纪,《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发布,2004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跨行、跨地区使用的人民币银行卡都要加贴“银联”标识,这进一步提高了银行卡的资源利用效率。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卡不再是“新鲜之物”。据2019年6月份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近10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从1.86亿张增长到9.7亿张,交易总额从3.5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借记卡累计发卡量达68.6亿张,交易总额751.4万亿元。

卡将“电子货币”雏形引入中国,随着规模的扩大,减少了货币投放,降低了资金循环成本。同时,卡丰富了中国金融工具的类型,中国银行体系向现代化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3 “一机在手支付不愁”

每天清早三点半的时候,陈满平和丈夫便骑上电动车来到自己的包子铺,为一天的生意做准备。两个多小时以后,第一个顾客上门了。“老板来个豆角包,加个鸡蛋,多少钱?在哪里扫码呀?”

2008年,陈满平和丈夫从安徽来西安在鱼化寨开了第一家名为“包粥道”的小吃店,主营包子、粥。今年上半年随着鱼化寨的升级改造,夫妻俩把早餐店搬到北关正街。早上、中午是店内最忙碌的时候,“拿现金买东西的人少了,大部分顾客都是扫码支付。”陈满平一边说着,一边给顾客拿包子活儿并没有停下来。她说,来这儿吃东西的人一半以上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挺好的,不用找零钱,更卫生了。”

街两边开有各色小吃店、食品门店,种类不一,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门店内显眼位置均张贴着二维码,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

移动支付现在已经贯穿在人们衣食住行之中。不管是商场超市,还是路边摊位,还是公交、地铁移动支付已经深植其中。买东西时,问一句“能扫码儿吗”,已经成为顾客的口头禅。

为什么非要支持扫码支付?陈满平道出其中原因:“现在人们出门就带一部手机,你不支持扫码支付,人家扭头就走了。再说扫码收费也不费事,只要打印一张收款二维码就行了。”

在大悦城,刷脸支付也走向舞台,一些商户的收银台上,放着一个外形如同台灯的设备,在“灯泡”位置的是一个IPad大小的显示屏,它就是接入人工收银机的刷脸支付设备,顾客只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刷脸支付。

这种刷脸支付设备叫“蜻蜓”,2018年12月13日首度亮相,在西安大悦城,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商户支持支付宝刷脸支付,大悦城也成为全国首个刷脸支付商圈。在大悦城,只要店铺支持刷脸支付,绝大多数顾客都很乐于尝试。

有人说,从早期的凭票购物到如今的扫码、刷脸,支付方式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所致。在消费选择更加丰富的同时,也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未来,购物支付方式肯定还会有新的变化,也给人以期待。

新闻推荐

西安开展防溺水工作隐患排查整治 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暑假和汛期是溺水事故易发期。记者从西安市防汛办获悉,在该市范围内开展了防溺水工作隐患排查整治,严防溺水事故发生。西安...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