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要从学校抓起 槐文化

西安日报 2019-07-15 05:04 大字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西安将于9月1日正式加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行列。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作为规范性的制度设计虽然提上了日程,但落实制度目标却不可能一蹴而就,保障社会参与才是重头戏,而且需要久久为功。虽然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设施管理体系等都至关重要,但是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社会参与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强化,垃圾强制分类的动力本源不是外在的强制规约,而应该是市民对垃圾分类制度内在的认可和认同。

作为一项社会治理工作,垃圾分类涉及每一个市民的行为习惯、多个利益主体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垃圾分类归根结底在于“人”,准确地说在于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和程度。“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转变和强化社会参与主体垃圾分类的思想和意识,是落实垃圾分类制度的根本途径。

一、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学校对于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主体责任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核心素养是一种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在内的综合素养,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是通过教育活动,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而逐渐形成的,侧重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

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考验个人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素养。垃圾分类作为一种可教、可学的素养,“要从娃娃抓起”。已经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日本,从幼儿园就开始教授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严格落实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垃圾分类和收集。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以个人习得的环保知识、资源知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是个体必须掌握的一项生存技能和必须履行的一项公民责任。垃圾分类要成为社会成员的内在共识和自觉行动,学校教育的责任必须落实。

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既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衡量指标,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很多学校在校园内张贴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购置了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桶,但这些工作都只停留在表面,有形无实,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应付检查上,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关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垃圾分类功崇志伟,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个没有垃圾分类意识、不能或者不愿将垃圾分类投放的学生很难去衡量他的核心素养,也很难评价其所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落实校园垃圾分类收集的主体,未尝不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二、在基础型课程当中探寻强化垃圾分类思想意识的渗透结点

虽然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当地政府统一部署下,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和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管理体系,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很多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宣传和落实方案,虽然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的前景,但毕竟时间和空间有限,很难落细、落小、落实。如果能在基础学科课程中挖掘强化垃圾分类意识的教育因素,把现有的知识内容有机、适度、自然地渗透到垃圾分类制度落实的层面,局面岂不豁然。当然找到这些结合点和渗透点,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例如地理学科“环境”中相关的环保知识,“资源”中相关的资源循环知识;化学学科“化学污染”中有毒有害物知识;物理化学学科中关于垃圾分类标准的知识;政治学科关于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知识;历史学科关于世界工业化过程的知识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梳理基础型课程中的渗透点,探索渗透实践的办法和路径。当然,这样潜移默化、学科融通渗透的理念也可以在第二课堂、校本课程、活动类选修课程当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垃圾分类的教育实践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可以成为学校育人、学生成长的素材和助力,促进学生基础型学科的学习。

三、在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贮存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辐射作用

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是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的主流方向。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当中,让学生参与到校规、班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当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贮存细则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可以成为全体学生参与并完成的一个项目,各个环节的完善落实都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探究、论证和决策。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获得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胜任感和成就感,增强其主体意识和责任观念。

学校是文明的灯塔,连接着千家万户,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落实中辐射作用。一个学生连接至少一个家庭,让学生运用所学指导、帮助和监督父母和家人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投放,可以凝结起巨大的社会力量。另外,可以运用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等平台,在社区组织垃圾分类的主题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将辐射的作用推向深远。

有效落实学校在垃圾分类制度实施过程中对于个人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落实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成为灯塔,引领文明的方向,界定出文明的坐标,当大多数人通过教育获得了走向文明的动力和方向,垃圾分类目标的实现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系西安高新第三中学教师)

图片来自网络

新闻推荐

达标完成率达100%,航空基地创新工作方法 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通讯员田笑笑当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国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开展。西安航空基地结合辖区实际,以“三个保障、两...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