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安黎:要获得文化滋养 需要深度阅读

西安晚报 2019-07-13 04:30 大字

安黎记者 李安定 摄

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在西安开幕,记者前日对著名作家安黎进行了专访。谈及读书的感受,他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文化滋养,需要深度阅读。”

分享阅读经验:不拿笔不读书

在安黎看来,一个人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塑造,都与阅读有关系。“写作者的阅读量如果非常大,学识和修养也会不一般。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阅读和不阅读,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判断事物对错真假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是一个人成长必然要经历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说起自己的阅读,安黎告诉记者:“我的阅读量还是比较大的,阅读的时候,不仅仅限于文学书籍。我在很多的讲座上给学生讲,要进行系统化的阅读。要沿着历史的坐标,从源头上一点一点去读,凡是史料上提到的书籍,我认为都可以去广泛阅读。读完以后的感受和之前没读书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的思维会变得活跃,视野变大,思考问题也不会简单化。我的阅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那个年代,书籍相对匮乏,那时候要找到一本好书,是非常难的。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高玉宝》。现在看来,这本书就是一个引导者,把我引导到阅读的路上,让我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阅读一旦进入状态,是非常有意思的。我读了一些书之后就明白了,原来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由人构思、书写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和现实世界不一样。通过阅读,我们的心灵会有激荡,也会与书的作者有思想的沟通。”

在初中阶段,安黎的阅读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我读过《林海雪原》《苦菜花》《山乡巨变》《金光大道》《母亲》,还读过《青年近卫军》,读得越多越上瘾。有一次,为了阅读《林海雪原》这本书,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借。走到他家大约有10公里,我到他家后,给他家干了两个多小时的活,才终于借到那本《林海雪原》。”

安黎介绍:“我阅读还有一个习惯,不拿笔,不读书。作为一名写作者,看到书里面的思想光芒,看到作品中奇妙的艺术,我会很欣喜。真正的大师作品,他的文章和普通作家就是不一样。我觉得阅读,不仅是简单的读,更是感受作家思想的光芒。”

很期待书博会在西安举办

回忆当年在西安举办的全国书市,安黎很感慨:“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西安,那时候在全国来说,西安的书店都是最多的。北大街、小寨、东大街,那时候感觉西安到处都有书店。当时我沈阳的一个朋友来西安,他就很羡慕咱们西安书店多。西安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有很多不一样,第一就是历史,第二就是文化。西安人的文化养成,与阅读有很大关系。西安有大批热爱阅读的人,有大批热爱文化的人,还有大批热爱文学的人,这些人构成了西安的一大特色。西安的经济,可能和南方一些城市有差距,但是西安的文化是一面旗帜,也是一种骄傲。”

很巧的是,当年的全国书市,安黎就是参与者之一。“省体育场外面,摆了一排桌子,当时我也去签名售书了。记得人特别多,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了,我一天都要签售400多本书,当时主办方还把陕西作家的简介做成了海报,在现场展示出来。这次书博会在西安举办,我觉得这对西安阅读人群的壮大、阅读氛围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西安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最合适的。西安的文化积淀是最厚重的,西安也最有文化气息,我很期待这次的书博会,我相信这次书博会能推动西安出版业更好发展。”

说到阅读的方式,安黎有自己的体会。“虽然现在很多人的阅读方式有些改变,喜欢读电子书,也有很多人喜欢听书,还有人喜欢看视频,这些都是快餐文化。我认为还是要进行深度阅读,要阅读纸质书籍,这样可以让读者静下心来。一个人要真正获得文化滋养,一定要深度阅读。”

记者曾世湘

新闻推荐

初伏首日不算酷热 明日关中陕南东部37℃ 三伏天“火辣”与“桑拿”相伴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7月12日是今年初伏首日,天气预报说,阴天转多云,局地有阵雨,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9℃,初伏首日人们没有感受...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