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 好课堂须把握好“问题”“合适”“合作”

华商报 2019-06-24 02:31 大字

当教育界的大咖——74岁的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受邀在西安市碑林区“碑林·立德树人大讲坛”现场,坚持全程站着进行讲座,来自碑林区各个学校的500余名骨干教师不禁对这位专家肃然起敬。6月20日,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在西安市三中举办了“碑林·立德树人大讲坛第四期“课堂革命””活动。碑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洁出席并讲话,全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500余人参加。

教室里缺什么

国民素养就缺什么

冯恩洪教授以“聚焦教学设计·投身课堂革命”为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了中国教育的现状,结合教育社会学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通过讲述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折射出了这个时代中国教育的得与失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他还通过富有哲理和亲切的语言,让每一位老师体会到了应该如何去理解课堂教育、驾驭课堂,让每一个孩子获得自己的成功。

“把普通的课上得不普通是一种素养,老师们就是要琢磨怎么把普通的课上得不普通。教室里缺什么,国民素养就缺什么。”冯恩洪教授直指当下课堂教学的弊端——很多课没有让学习发生就结束了,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些学生没有学会提问、合作、探究和表达就出国留学,引起一些国外学校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变差。那么,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没有注意有效表达的训练?”

好课堂善于挖掘学生潜力

什么样的课就是好课堂呢?冯教授指出,好的课堂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上好一节课由教学内容和学情决定。

“云南省昭通市是354万人口的地级市,372所学校。我在召开372所项目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的教学会议时,让我的徒弟牛卫国(音)上了一节课。我们选择了初二的语文教材《送东阳马生序》。牛老师的教法分四步,第一步读一读,第二步译一译,第三步背一背,第四步叫创意再现,也就是说《送东阳马生序》主题不变,表现形式全变。大山深处的孩子,班是93个人的大班,他们能适应吗?我当时紧张了,但是五分钟以后各组展示,我释怀了。第一组把《送东阳马生序》改写成三字经,第二组把它改成对联形式的了,第三组用同学桌面上的圆珠笔临时做成一副“快板”,一面打“快板”一面朗诵新编的《送东阳马生序》,第四组改成三句半了,第五组是一个数码游戏版的《送东阳马生序》,第六组是九个女生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唱出宋代的文章,第七组是变成雅句,第八组变成独幕剧。当时来听课的市领导激动地说“原来我们山里娃这么聪明!””

老师的普遍误区是“教无定法”

冯教授认为,老师们普遍有一个误区是“教无定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应该“教有长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如果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掐头去尾,只强调“教无定法”,真理也变成了谬误。

“我曾旁听一节初一语文课——《外国寓言二则》。从上课铃响到下课,我旁边坐的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没有抬头看过老师一眼。这个老师颜值不低,为什么在讲台上抓不住学生呢?下课后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愿听课?”男孩很调皮地问我说“老师,我跟您说真话,我安全吗?”我说“你放心,你告诉爷爷的话,我保证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于是这个孩子告诉我,三年前,他爸爸将外国寓言全集作为十岁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他用七天时间就把全集都看完了。三年以后,老师还在给他讲全集当中的二则,还用得着听讲吗?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说明了老师不能胸中有书、目中无人。要引导学生到哪里,得先明白学生已经在哪里了。然而,这是一个普遍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冯教授指出,一节课怎么上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问题、合适、合作;上一节好课的三个维度是教材、学情、时代。我们重视了一个维度,教材——内容的维度,从而忽略了学情维度和时代维度,这是普遍缺失的维度。好的课堂,需要老师将问题前置,组织有效预习;用好“导”,要知道学生在哪里;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享问题;让学生享受合作,老师及时进行有效评价;重视知识生成;做当堂检测。

“有一位老师在上“司马光砸缸”的公开课时,有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大家都慌了唯独司马光不慌呢?”这位老师被问蒙了,因为她从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当场停顿了30秒,而后没理会这个问题又继续按照她的节奏上课了。那么,没有问题生成的课堂会是好课堂吗?如何让“问题”更有价值呢?”冯教授的一席话引发了老师们思考。3个小时的讲座令老师们收获多多、深受启发。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新闻推荐

拥有全球化视野 为个人发展增加砝码

“最近西安小升初面谈已成为街头巷尾最热议的话题,因为升学信息每年都是家长最为关心的焦点,高考更不例外。”6月17日上午1...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