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学人 吕毅和他的外科“梦工场”
吕毅(左二)在给团队成员讲解疑难病例。
本报记者车喜韵文/图
学人小传
吕毅,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医学部副主任,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毅主攻腹部外科手术的磁性复合器械的开发研制,200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0年被原国家卫生部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6年他的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肝部明显病变,下午再做一个检查确诊。”6月4日9时,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病院副院长吕毅教授在患者床前给身边主管医生嘱咐道。
“刚才大专家来过我们病房了,听主管医生汇报后给出了治疗方案。”一位患者家属感慨地说,“吕教授这么大的专家亲自到病房查看患者病情,真是挺让人感动的。”
“每周二9时至11时,是吕教授到病区查房时间。从他到肝胆外科当医生至今,无论职称和职务怎么变动,几十年来这个 ‘规定动作’是雷打不动。”肝胆外科副护士长田波彦对记者说。
为梦想而学医
在临床肝脏移植方面,他创造了无输血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成人间活体肝脏移植等10多项西北首例;在医学科研方面,他完成3D打印可降解纳米磁性吻合器等多项世界首创;在教学管理等方面,他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数百名……
“我出生在农村,看到乡亲们看病挺难,高考就报考了医学专业。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来为群众多服务,解除他们的病痛。”6月4日,吕毅说这是他梦想的起源。
1984年吕毅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被留在学校第一临床教学医院工作。刚开始,他选择的是普通外科的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治疗。随着我国患者疾病谱的变化,1992年他将研究方向转到了肝胆外科上,1995年获得西安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他以公派博士后身份到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外科开展科研工作。从此,吕毅在医学探索之路上越走越远。
吕毅是一个善于思考创新的医生。2002年的一天,看到新闻联播中播报“我国战斗机实现空中加油”,吕毅立即兴奋起来:既然磁铁能让两架飞机在空中加油,我何不尝试用磁铁连接血管?说干就干。吕毅自己设计,自己跑工厂联系加工磁环,然后做动物实验,并不断对磁环材质进行调整。2011年,得到安全验证的磁环正式应用于临床。
为追梦而坚守
肝胆外科常见的胆肠吻合手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腹腔镜下吻合操作困难,只能由外科医生在腔镜下一针一针缝合。目前临床上用针缝合或用吻合器,会有针眼效应或组织之间有牵拉,容易造成胆瘘、胰瘘,形成脓肿,尤其是在炎症水肿状态下,无法实现一期吻合修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吕毅先是发明了系列适用于腹部空腔脏器吻合的磁性装置,创新性地应用了胆肠磁吻合技术,通过磁力,把吻合部位中间的组织进行压榨,使其坏死、脱落,再让周围组织慢慢生长到一起,吻合口部位没有针眼,吻合面很光滑。随后他又发明了腹腔镜下胆肠磁吻合枪,让手术简单化,推动镜下吻合技术的发展。
2005年,吕毅组织成立了医院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有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能对病人实施加强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确保病人的生命及随后的生活质量。”吕毅说,“2006年暑期,一名从上海来的中学生在西安期间患上‘热射病’,送到医院时已经多器官衰竭,生命垂危。但因为我们有重症监护室,各种抢救措施处理非常到位,上海知名专家来看过后,对我们的处理方案非常认可。”
2008年汶川地震,吕毅率医疗队前往四川广元参加震区伤病员的救治,并进行防疫防病,在短短9天时间内共救治患者304人,完成手术83台,抢救危重患者85人。医疗队奉命回撤时,当地群众打出了“四川人民感谢你们”的横幅。
“生命至上,服务第一,爱院敬业,求实创新”的院训,在吕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把创新性的医疗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磁锚定减孔腔镜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结直肠癌切除术、肝三叶切除术、肝脏离体肿瘤切除手术、狭窄胆道磁压榨疏通术等众多国内首创技术一一落地。
为圆梦而创新
在西安交大医学部的西南角,有几间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平房,这里饲养着各种实验动物,外科医生和在读的硕博研究生正在忙碌地做着研究。记者进去时,戴两层口罩仍能闻到刺鼻的异味。这里是吕毅创立的外科“梦工场”,是帮助外科医生实现梦想的地方。
“这些味道我们已经习惯了。”看到记者的表情,“梦工场”办公室主任马锋说。
说起“梦工场”走过的艰难之路,马锋打开了话匣子。“2009年开始,吕教授带着我开始选址筹建,找了好多地方,连连碰壁。最后,我们才找到医学部西南角实验动物中心的一处废旧仓库和锅炉加压泵房。”马锋回忆说,当时房屋已经破败不堪,积水没过脚踝,很多地方都需要修整,“记得改建时,吕教授还和我们一起抡起大锤砸墙呢!”别人报废的桌子,捡回来修一修接着使;别人扔掉的无影灯,拿回来收拾一下再继续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场地还是很紧张,但外科“梦工场”已经像模像样了。
在这里,吕毅教授带领的教育部创新团队,走“医工结合”之路,不断创新技术,造福患者,很多研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推动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而扎实的努力。
近年来,吕毅的研究成果斩获3项国家级大奖:“磁压榨胆肠吻合技术”获得2014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炎症损伤控制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获得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用稀土钕铁硼强磁生物效应创新消化外科修复重建技术的系列研究”获得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如今,外科“梦工场”已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仪器专项、重大科学仪器研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等多个重大项目的支持,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1项。
目前,吕毅带领的肝胆外科临床团队和外科“梦工场”科研团队,利用磁辅助实现快速肝脏移植47例,将肝移植手术的“无肝期”由30—40分钟缩短至9分50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就不难理解“吕毅是为医学创新而生”这样的评价了。
新闻推荐
西安市投运公共自行车达到69000辆 日均使用量19万人次 服务区域约500平方公里
本报讯(首席记者梁璠)今年6月17日至23日是全国第29届节能宣传周,主题是“绿色发展,节能先行”。记者17日从市交通运输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