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节日快乐

三秦都市报 2019-06-16 05:12 大字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这样一个人,他或许不善言辞,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给你宽厚的肩膀,让你依靠,给你信心,并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责任、包容、大爱。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父亲。

父爱如山,有棱有角,沉默而冷峻,会给你一个坚定的信仰;父爱如海,静水流深,博大而深邃,会给你一个从容的心境;父爱如茶,爱越深沉,茶味愈浓,也会给你一个圆满的人生。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西安3位“留守父亲”,直击他们的生活状况,聆听他们很少向自己儿女们说的话。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无不叩击着人的心灵。很多时候,父亲需要谨小慎微地活着,他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撑起一个无风无雨的家。

生活需要延续,故事需要续写。作为儿女,我们需要以一颗感恩之心,去欣赏自己的父亲,无论他普通也好,优秀也罢。唯愿这世上,所有的父亲都受到善待。

“你好好活着给爸过一个生日”

“赵师傅,今天还去环城公园打乒乓球不?”“不去了,公园今天给树上打药,我把家里收拾了,准备看儿子去呀。”在西安市碑林区县仓门一栋居民楼的花坛边,社区工作人员石兰芝和一位准备晾晒衣服的老人这样说着。

老人个头不高,满头白发,背部微弓,弯腰从盆子拿出一件湿漉漉的T恤衫,双臂有力地在空中抖了两下,发出“啪、啪”的声音,接着从领口掏出衣架的挂钩,踮着双脚,将衣服挂在花坛边的铁丝上。

石兰芝告诉记者,这位独居老人叫赵复正,今年74岁,生活能够自理,平时喜欢打乒乓球、听收音机,性格非常开朗,是他们重点关注和照顾的对象。“走,没事在家里坐会,外边越热,我那屋里越凉快。”记者跟在老人身后,走进这栋居民楼门洞,沿着左侧台阶向下走了四五米远,跨进一扇油漆斑驳的木质房门,光线昏暗的屋内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快坐。”老人一边招呼着记者坐下,一边从地上盆子里捞出一条枕巾揉搓着说,“这是单位给分的房子,屋子太小,老伴和儿子在韦曲居住,平时很少来,我一个人生活习惯了,没啥。”

老人说,他有一儿一女,今年都40多岁了,儿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凭老伴照顾着。儿子的病,是当年高考落榜后一时想不开落下的。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也没有给娃好好治疗。女儿的家在西安西郊,几乎每个月都要来看望他一次。

“1995年,是我这一生最灰暗的一年。儿子高考落榜患病,母亲因病去世,单位倒闭我被提前退休……那时候,我才50岁呀!”老人叹着气说,当时每月只有70多元的工资,除了家里的日常开销外,还要供女儿上学。实在没办法,他就在县仓门摆了一个自行车修理摊点。

“你可能想不通,我为啥没有和老伴、儿子住在一起,要一个人住在这里?一方面,我在这里摆地摊修自行车,要比在韦曲挣钱多;另一方面,我没能给儿子好好治病,心里亏欠娃,就想赶紧多挣钱给娃治病。”老人皱着眉头,表情十分苦涩地说,从来没有给两个娃说过这话,时间一长,都习惯了,也就不再提了。

“我娃虽然身体不好,可电脑玩得好得很,逢年过节在网上给我买衣服,买推子,买收音机……唉!娃很少出门,外边的世界都是从网络上了解到的。”提起儿子,老人的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他乐呵呵地说,“我每次去看儿子,只要他心情好,就不停地给我讲外边的新鲜事情。”说到这里时,老人脸上堆满的幸福的表情。

当记者告诉老人,6月16日是父亲节时,老人扑哧笑了声说,“我这一辈子没有过过生日,但愿我娃的病能好起来,到了农历九月十二,给我先过上个生日。父亲节,以后再说吧。”

“我会尽量照顾好自己不让娃牵挂”

63岁的程广利的家离赵复正老人不远,他俩已经认识多年,也是生活中相互照应的老邻居、老朋友。不幸的是老伴2007年去世后,他一个人照顾着正在上学的儿子。还没等他从痛苦中挣扎出来时,自己又患上了脑梗,原本需要他来照顾的儿子,瞬间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提起往事,左臂始终蜷曲在腰间,右手扶着门框,蹒跚着走进屋子的程广利扑通一下坐在沙发上,低着头沉思了片刻,又摸了摸在脚边蹦跳的小狗“盼盼”说,“娃太不容易了。作为父亲,我只给了他生命,给了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却没能给他一个幸福的家庭和顺心的工作。我现在基本上生活能够自理,尽量不拖累娃。”

“哎呀,你不知道我那孙子有多可爱,今年才5岁,每次在电话里一个接着一个地‘爷爷’,叫得人这心都快要化了。几天不见,心里就空落落的。”老人突然盯了一眼放在床头的相框,瞬间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聊起了自己的小孙子。

老人说,他现在住的这个房子不到40平方米,是单位给分的,儿子一家三口租住在大差市。为了不给娃们增加负担,他坚决一个人住。儿子、儿媳每周都带着孙子来看望他,有时候想孙子想得不行,他就拄根拐棍去看看。

“儿子、儿媳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工作压力也大,我咋忍心再给娃们添麻烦呢?我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只要还能站起来,我就饿不着。只要饿不着,我还要站起来。你说,我万一倒下不得动弹了,娃们该咋办?是工作,还是照顾我?我现在不让娃们经管我,实际上就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身体,要是整天让人伺候着,生活太安逸了,锻炼少了,人也就垮了。人要是垮了,给娃的负担就更重了。”

“我虽然平时尽量不给娃找麻烦,但是我的生日每年都要让娃给我过,这是一种礼仪,也是传统,更是家庭交流最好的机会,我不光让他要给我过生日,我也给他和他媳妇、他儿子过生日。”

身体健康才能有“健康的家”

“嗨,这个阳光老头干啥去了?”石兰芝边走边给记者介绍两位老人的情况时,突然看到迎面走来的一位白头老人,主动打起了招呼。“唱歌去,你在这里做什么?有什么事情?”老人回应道。

听说记者来采访,“我叫王功宽,78岁。”老人开门见山地报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龄后说,“我1959年在酒泉参军,后来又随部队去了成都、洛阳、武汉、黑龙江,1966年退伍后,被安排到轻工业部西北公司,一直到退休。两个儿子都比我有出息,老大在西安工作,大孙子在北京上学;老二在美国工作,小孙子在西安上大学。家里平时就我和老伴两个人,没事干,就到社区报名当了志愿者,锻炼锻炼身体,顺便干上点有益的事情。”老人一边扇着扇子,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说,他们这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总共30多人,他在队伍里被称为“王老弟”,因为还有几位80岁以上的老哥、老姐。他们的活动就是捡烟头,到环城南路、东大街、南大街各十字路口和公交车站点疏导交通,引导乘客排队上车。到社区里宣传垃圾分类、扫黑除恶,只要是有益、有意义的事情,他们都干。

“这几天把人忙得,父亲节马上到了,合唱团整天组织练歌,你看,歌词都还在兜兜里揣着哩。”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从上衣口袋掏出两张纸,其中一张上面打印的是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另一张是《父亲》。

老人说,四五年前,他报名参加了菊花园老年活动中心的老年合唱团,他们团里总共的40多人,80岁以上的6人,90岁以上的4人,在团里他仍然被称为“王老弟”。“心态好,心情就好,身体就好,就会越活越‘年轻’。这么折腾,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我当志愿者,是为了活动全身关节,唱歌是为了练肺活量,儿子每周回来了,还要下几盘棋,这是在锻炼大脑。”老人说,主要是孩子们支持。

“我也悟出来了一个道理,不论是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家境,家里每个人的身体和心态一定要健康,这样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家’。”文/图首席记者赵丽莉

新闻推荐

西安东关社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为加强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进一步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近日,西安东关南街街道东...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