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的“高考”趣闻

新安晚报 2019-06-08 11:48 大字

韩愈

王维

蒲松龄

欧阳修

高考,或者说类似的考试,古往今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也是诸多“谈资”的来源。古代的名人,当年在考试中都有哪些趣闻呢?黄一鹤在《段子里的中国通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一书中,讲述了古代名人的“高考”故事。从中可见,无论登第还是落榜,都要有平常心。太累不考了

古代赶考之路可以说非常艰辛。清朝人龚炜在赴京赶考时,路上既中暑,又晕船,最后干脆不考了,半路返回,甚至为此不再想当“公务员”了。

“玩儿”大了

唐末举子包谊文采不错,但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刘太真发誓不让包谊考中,第一场考试过后,刘太真想第二场考试再将包黜退,让他多高兴会儿。第二场考试后,刘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场,想让他再高兴一会儿。第三场考试后刘太真没录取包,拿着名单去找宰相。时值“朱泚之乱”不久,名单中有个姓朱的,宰相不高兴,让刘太真换人。惊惶之下,刘太真已经想不起其他举子的名字,只记得包谊,结果包谊高中。

“文良颜丑”?

唐朝人才辈出,但选才标准却有点怪。《选举志》提出的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一是看长相,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三是看书法,最后才看文章。诗人罗隐就因此吃了亏——他诗写得不错,但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屡试不第。

“走后门”登第

王维参加考试,想走后门无门,听说公主喜欢音乐,于是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打扮成乐师,抱着琵琶去见公主,被公主相中,一举而登第了。

“走后门”不通

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次,次次不中,到第四次才考中。别以为万事大吉了,要成为“公务员”,吏部那里还要考一次,韩愈又连考三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走后门,给宰相写信,连续三封石沉大海。又登门拜访,三次上门次次被轰回来,走后门不行,回来接着考,32岁时考上了。

公然“作弊”

欧阳修考试,有个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动。欧阳修就把李考生拽起来,给予精神鼓励,还把自己的试卷传给那位考生看,让他参考。李考生就抄袭了欧阳修试卷的一半,结果和欧阳修一起考中。李考生后来成为官员,找人专门雕塑了欧阳修的塑像,放在家里供着。这北宋的监考怎么这么松啊!

“这题我做过”

晏殊从小天资聪慧,后被推荐去见宋真宗,恰好宋真宗在面试进士,就让他也参加。晏殊一见试题,就说:“这题目我几天前做过,您还是换个题目吧。”宋真宗欢喜得不得了。晏殊就这样进入高层,成了宰相。

殃及池鱼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在省试时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李贤无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这道怪题:“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结果没人能全部说明,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巧过“中彩票”

福建同安县的刘望龄,在明朝末年参加考试,中了福建省乡试第34名,后因故被革。进入清朝后,再次参加福建的乡试,又是中了第34名。隔朝两中举人,名次相同,这个概率比今天中500万元的彩票还低。无巧不成书

清时陕西乡试,一位主考大人赴西安做考官,临行前拜访官至尚书的恩师。两人谈话间尚书想放屁,但又不好意思,移了移屁股,主考官以为有玄机,立马问有啥吩咐。尚书说:“无他,下气通耳!”意思是说“没啥,只是放了个屁”。主考官理解错了,以为要录取一个叫“夏器通”的。结果在西安,真有一名叫“夏器通”的考生,阴差阳错下得了个第一名。

下笔太快啦

蒲松龄有次参加考试,拿到考题时,觉得这题太简单了嘛,奋笔疾书,书完一看,“越幅”了,就是第一页做完后,直接翻到了第三页做,这是没法补救的。糟了,又考不上啦。

年龄的差距

唐光化四年,经皇上特批,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五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同登第,号称“五老榜”。科举考试中最年轻的状元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丁显,福建建阳人,考中状元时只有17岁。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乡试,考生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99岁,差距很明显。据《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乒乓球挑战赛明日再战 少壮派新面孔登台攻擂

本报讯(首席记者闫斌)明日上午10时,2019赛季“禧福祥6年西凤杯”“想当擂主你就来”乒乓球挑战赛,将在西安荣葵乒乓球俱...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