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写的人”让观众感受到发自肺腑的震颤 “西安制造”闪耀中国艺术节 话剧《柳青》荣膺文华大奖
柳青 (资料图片)柳青雕像(资料图片 记者 郝钟毓 摄)获奖证书话剧《柳青》剧照。(资料图片 记者 杨力 摄)话剧《柳青》剧照。(资料图片 记者 杨力 摄)话剧《柳青》主创人员领奖后合影。
让观众在一场演出中爆发了35次掌声的话剧《柳青》,也征服了所有评委的心——6月2日晚,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同期揭晓,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柳青》荣膺文华大奖,成就“西安制造”在文艺领域的又一次辉煌。
一台话剧,一段人生,一种精神——再现了人民作家柳青扎根皇甫村14年的历程,《柳青》是一部艺术性与观赏性俱佳的现实题材话剧。该剧经历了西安首演和陕西巡演后,今年3月至5月进行全国巡演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柳青》接受艺委会评委及观众们的检验,被观众和媒体赞为“该剧把一个大写的‘人’字写到魂里头,感人至深。”
扎根泥土根植生活
——那个圪蹴在黄土地上的思考者
“风里雨里泥里头,脚印留在地里头,把根扎在土里头,百姓揣在怀里头,庄稼人写到书里头,《创业史》化在命里头……”为纪念人民作家柳青逝世四十周年,弘扬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在陕西省、西安市宣传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及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首次把柳青这一人物形象真实地呈现在话剧舞台上,并于2018年9月首演。
柳青,这个圪蹴在黄土地上创作出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作家,这个为深入生活不惜摘去官帽深扎农村几十年的不凡者,这个以描写农民命运为使命的思考者,自此第一次成为了话剧舞台的主角。
整出话剧,讲述了作家柳青为了创作反映农业合作化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毅然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迁到当时的长安县皇甫村,与群众交心,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融进皇甫村这片土地的故事。通过主创团队精心充分的创作,朴实动情的演出,深入生活的艺术诠释,柳青将个人命运与人民、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伟大的人”的形象,被印刻在所有观众心中,一次又一次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剧场中感动众人。
《柳青》以著名作家柳青这一典型人物作为创作对象,填补了柳青舞台艺术形象的空白,也被业内专家视为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何要演作家柳青?因为他的价值取向给人启迪,他创作的成功让人景仰,他的生命轨迹令人感喟,他的灵魂升华使人震撼……”在观看话剧《柳青》之后,中国剧协顾问廖奔表示,话剧《柳青》让所有人进一步理解了作家与生活的关系、作家与人民的关系、作家与时代的关系。
借助创作团队细腻、创新的艺术勾勒,以及精妙的话剧舞台语汇,《柳青》同样高度呈现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曾评价这部话剧,“整部作品所焕发出的人民精神、实践品格与理想光芒,让观剧者充分领略到现实主义创作的时代魅力。”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此前参加该剧专家研讨会时认为,话剧《柳青》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说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因为这部剧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远的历史意义,则是主创写出了柳青作为干部和作家这样具有双重身份的人,他发出了为人民写作的时代最强音。
艺术动人真情动心
——融合生活质感和艺术“肌理感”
很多参与报道过话剧《柳青》的记者都注意过一个细节——在这出话剧的演出现场,最常见的情景除了座无虚席,就是观众的泪水与掌声“齐飞”。“泪水是不由自主就流下来了,感到一种发自肺腑的震颤。”观看过《柳青》的观众王琳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生活到艺术,再以艺术回应现实——在艺术动人,真情动心的背后,是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为《柳青》诚邀并组建的一流创作团队。除了集结西安话剧院众多优秀艺术家外,《柳青》由国家一级编剧唐栋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执导,著名作曲家石松作曲,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刘文豪担任灯光设计。
在“金牌阵容”的联手打造下,话剧《柳青》呈现出细腻的艺术“肌理感”。音乐、舞美、灯光等恰到好处的烘托,将演员、观众的情绪,导向一处。创新的“嵌套”式手法,则展现了该剧十足的文学性,让《创业史》里的人物和故事与皇甫村里的人物和故事、真实的作家柳青与舞台形象柳青奇妙地交融在一起。
无疑,《柳青》同样是生动的、接地气的。这部话剧的创排,本身也是所有主创对“柳青精神”的又一次践行——为完成剧本,编剧唐栋除了搜集大量文字、影像资料揣摩柳青这个人物外,更多次拜访柳青的长女刘可风,听她口述历史,并在柳青生活过的地方深入走访,挖掘出大量热气腾腾的生活细节。导演傅勇凡认为,把柳青的生活和精神气质在聚光灯下还原出来,足以打动人心。在这样的理念下,团队除了举行数十次专家研讨会外,每位演员通读《创业史》和《柳青传》成为必修课,团队所有成员更一起前往长安皇甫村、神禾塬等地进行了大量生活体验和多次采风。
俯下身子创作的态度,加上细致、独到、创新的艺术创造,最终完成的是由生活真实上升到艺术真实的掘进。由此,观众们看到了舞台上饱满的人物塑造,动人的情节讲述,鲜活的本真语言,带有浓郁陕西特色的民风民俗……在剧中,柳青这个村民口中的“大领导”“大作家”,学圪蹴、抽烟锅,还会解决“村民家的鸡下软壳壳蛋”这类琐碎的问题。舞台上展现的关于柳青的那些情节和细节,不仅塑造人物,更让“柳青精神”深入人心,令充满时代气息的柳青形象扑面而来。
“西安制造”讲述陕西故事
——用优秀作品彰显时代精神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对各参演剧目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本届艺术节期间,全国共有38台不同类型剧目入围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它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对于能在国家级艺术盛会的舞台上讲述陕西故事,展示西安风采,并最终从如云强者中脱颖而出拿下文华大奖,剧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昨晚领奖后,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院长、《柳青》制作人任雪迎难抑激动的心情,她说:“在得知《柳青》获奖的消息后,我们剧组上下都特别激动,一片欢腾。能够在国家最高级平台获得观众赞赏,获得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这是一份令人幸福的肯定!”
回顾《柳青》一路走来,那些创作中的艰辛令人难忘,任雪迎告诉记者,在剧作出炉后,近一年来,话剧《柳青》就像柳青那样,走进人民群众,开展了整整60场演出,剧组跨越5000公里,足迹遍布陕西、北京、邯郸、保定、天津、济南、南京、宁波等地,收获了观众一致好评。但即使如此,在全国巡演的路途中,《柳青》剧组仍安排了专人收集听取每场观众意见,边演边改,编剧修改剧本6次,导演调整7次,细微调整更是不计其数。“我们珍视所有观众的意见,希望从生活和人民中汲取更多养料。”
《柳青》全国巡演,感动了万千观众。很多观众的反馈,也让任雪迎十分触动,“我们在邯郸巡演时,有一个工人老大哥在看完演出后特意找到后台,说有问题需要反馈。当我们拿出本子准备记录时,没想到他的意见是,演出排得太少了——他跟我们说‘这样的好剧,老百姓们爱看得很!你们要多演,好好演下去!’老大哥的话很朴实,但让我们每位主创心里都是热乎乎的——观众的认可,是给我们的最好褒奖。”
而今回想起《柳青》立项时,不少专家都认为这部话剧“题材非常好,但是创作难度太大”,西安演艺集团董事长寇雅玲说,其实在创作之初,我们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创作这部剧?“最终所有人都认为,作为西安和陕西本土的艺术院团,我们有责任打造一部彰显时代精神的舞台作品,讲好陕西故事,用优秀作品去彰显时代精神。”
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柳青用自己的作品和人格魅力为观众树起了精神丰碑,任雪迎则表示:“《柳青》是西安乃至陕西奉献给全国的一部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
赓续传统深耕现实
——用更多创作展现时代强音
在舞台之外,很多业内专家说,话剧《柳青》让他们感受到了陕西文艺工作者始终坚定不移地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前进的勇气和行动,以及陕西文艺创作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仲呈祥表示:“它(《柳青》)让人看到现实主义创作在三秦厚土上的赓续与传承。”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徐晓钟则在观看《柳青》后感慨,“这样的现实主义表演特征——浓厚的泥土气息,是西安话剧院的艺术财富,也是中国话剧艺术的财富。”
此次《柳青》荣获文华大奖,也让很多人想起2016年,同样由西安话剧院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为原型创作的话剧《麻醉师》,获得了第十五届文华大奖。任雪迎表示,西安话剧院能够连续两届获得文华大奖,和院里一直以来坚持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始终坚持关注现实,自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向有紧密关系,“舞台并不缺乏好的题材,只是缺乏好的讲故事的方式。《麻醉师》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柳青》则成为西安话剧院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两部作品深受欢迎,说明了观众不是不爱看舞台上的‘主旋律’,相反,‘主旋律’应该有着更能打动老百姓、更能引发观众共鸣和共情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把立意高尚的东西做得大家都爱看,就要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审视,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
任雪迎表示,未来的西安话剧院将继续在深耕现实题材的道路上走下去,“柳青的一生就是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一创作精神的生动实践,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代表。我们希望在未来,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像人民作家柳青一样,满怀热情地走进人民群众中去,用作品展现时代魅力,吹响‘逐梦新时代’的艺术号角。”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均由特派上海记者孙欢采写
新闻推荐
演出现场本报讯(记者张利平)初夏的夜晚微风习习,一场扫黑除恶专场文艺演出在灞桥区红旗街道神峪寺沟村精彩上演。6月1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