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其父被称“狼爸” 如此励学,你能理解吗?

济南日报 2019-05-14 11:32 大字

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20天左右时间,连日来,关于“高考”的新闻接连引发关注:因模拟考成绩不佳,衡水中学学生给父母打电话痛哭;毛坦厂中学“代陪读”家长年入200万;衡水中学学生为节约洗漱时间,用水沾脸应付卫生检查……在这类新闻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5月4日衡水中学的开放日上,一位父亲举着吊瓶,带着正在输液的10岁女儿前来参观。女孩此前连续四天发高烧到三十八九摄氏度,但父亲认为开放日机会难得,想让孩子好好感受衡中的气氛,“我们没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一定要考上!”

一些网友批评女童父亲“越是没文化的人,越是喜欢用力过猛”,甚至看到了父亲身上的“狼性”;而一些网友则理解这位父亲的“责任和爱心”,觉得他正是因为吃过没文化的苦,才期待孩子通过刻苦学习来争取向上通道。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评论员李云勇网友@我是西蒙周新京报胡欣红新快报江德斌东方网斯涵涵媒体人叶克飞光明网西坡西安网朱丹

■委托人:秦女士

■方 式:读者来电

■话 题:读书固然重要,但一个10岁距高考还很远的女孩就要举着吊瓶参观名校,是不是家长太过严苛?

正方 劝学是最平常的生活哲学

在网友们对这位父亲的嘲讽中,也不乏一些声音为其争辩。毕竟,鼓励孩子学习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和职责,带病参观衡中,不应过分苛责。

评论员 李云勇

可以理解“轻伤不下火线”,为啥不可以理解举吊瓶参观衡中?衡中声名远扬,不是你想看就能看、想进就能进的地方。既然女儿还能走,又有开放日这个机会,就不应错过,这样也是更好地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受衡中独有的文化氛围。清华、北大有励学游,外国名校也有励学游,民众都可以理解,就算不理解衡中励学游,让学生感受一下,也应宽待。“我们没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一定要考上!”给孩子鼓励没有错,有100分的努力,至少可以考个90分,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这样鼓励读书上进,总比鼓励不读书要好吧。

举吊瓶观衡中,这是个人天然的权利选择,不会影响多少人,不会给别人或社会带来切实的伤害,何必要口诛笔伐呢?既然提倡允许社会多元化,不妨给举吊瓶观衡中来点掌声,哪怕稀稀拉拉的掌声也好。

网友@我是西蒙周

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真是感觉世态炎凉,人言可畏。一个父亲领着高烧中的女儿参观衡水中学,父亲说了一些朴素的大实话,凭什么有些人就要对此冷嘲热讽?从这对父女身上,我看到的是要努力,要进取,这就是普通人家最平常的生活哲学,相信大多数人也都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你们嘲笑人家不就是看不起自己的过去吗?

反方 “狼爸”对孩子单向施压

视频中,女孩父亲多次强调“一定要考上”,让很多网友认为他将自己的遗憾强加在女儿身上,教育焦虑让这类家长习惯向子女单向施压。

新京报 胡欣红

希望孩子考上一所好学校,几乎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在分数主导升学的当下,渴盼孩子考进以应试闻名的衡水中学,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完全可以理解。但当父母们为孩子“强加梦想”的时候,是否也该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为了自己或家庭的荣耀还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倘若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如此鲁莽地带着吊瓶来膜拜“神校”,而不顾孩子的病情及由此导致的感染风险,果真值得吗?更何况,开放日年年有,一个10岁的小姑娘,离上高中还远着,何必非这一次不可。

很多人会说,这是当下竞争异常激烈的教育大环境使然。父母们之所以如此急火攻心,很大程度上确实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但这也并非是“举吊瓶参观衡中”的充分理由。在教育焦虑所引发的出格行为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单向的施压,而孩子很多时候处于“失语”状态。

新快报 江德斌

发高烧还不在家好好休息,居然要举着吊瓶参观衡中,这“病”得可是真不轻,“病”在心里。不过“病”的不是女童,而是这位所谓的“狼爸”。无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强行带着孩子参观衡中,还现场给其定下目标“一定要考上”。“狼爸”的想法和做法令人很担忧,他将考上衡中的目标,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却全然未考虑孩子是否真的想上衡中,这样的学习方式又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对“望子成龙”何不多些体谅

同样,有很多网友对“千夫所指”的“狼爸”表示同情,感慨他作为父亲的朴素情感。与其指责,不如多一些同理心,多理解底层家长的无奈。

东方网 斯涵涵

高考是目前最为公平的教育选拔制度。衡水中学又因为超高的升学率、重点率在教育领域占有超高名气。当人们蜂拥而入到衡水中学参观时,我们又何必对一个普通家庭大加指责?很多中学、大学都有开放日,只是这次将衡水中学与“女童”“吊瓶”集合在一起,才呈现出几何倍数的放大效应。

我们既要看到高考的弊端加以改革,也要看到高考的正面效应予以肯定。既要看到衡水中学严格近乎残酷的集中训练,也要看到农村、基层孩子“鲤鱼跳龙门”的笑脸与期盼。将衡水中学妖魔化或神化都有失偏颇,而将这对普通父女片面放大,加以脸谱化地抨击和嘲讽,对于那些满含希望而苦读的农村、基层孩子及家庭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

媒体人 叶克飞

在让孩子代偿心愿的心结下,罔顾孩子生病也要让她来参观,无疑是种病态,这是不难评判的事实。但就这位“狼爸”的“希望孩子有文化”心愿看,我宁愿抱有理解之同情——虽然我极其反对他无视女儿健康的行为。

对于那些曾因知识匮乏、学历不高而举步维艰的家长来说,“文化改变命运”是最朴素的认知,却也是极难得的认知。逼孩子当然是错的,“希望孩子有文化”所以逼她带病参观也是错的,不过“希望孩子有文化”不算错。当下,“高考改变命运”的几率其实已大大降低,但对于许多普通人家而言,这仍是让孩子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如果你是这位父亲,对孩子抱有类似期望并不为过。

就像《摔跤吧,爸爸》那样,除了金牌梦想之外,父亲让孩子学习摔跤,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己唯一可借鉴的成功人生经验就是摔跤?

让体制进步弱化“神校”光环

有人说,“狼爸”和“神校”的存在,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衡量标准更加多样,给普通家庭多一些上升的通道,或许对“神校”的迷信将不复存在。

光明网 西坡

某种程度上来说,乡村“狼爸”“狼妈”们的存在恰恰是中国社会活力的体现。因为他们要强、不认命、不服输、相信教育,这种精神资源是宝贵的。当然,这种民间自发的教育热情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不能变成代际之间的压迫。

我们更要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是某个问题的结果,而不是问题的原因。这个问题就是,社会为普通家庭开辟的上升通道太少了,当我们谈论教育改革时,更要有这个意识。教育改革的成败应该以这样一条简单的标准来衡量:改革之后,普通家庭能否触摸到更多的上升通道。假如哪一天,“狼爸”除了带着女儿参观衡水中学,还可以参观一些其他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意味着有更好生活的可能,然后对各种选项进行比较,那才是令人欣慰的场面。

西安网 朱丹

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是当下教育体制和机制中存在的缺陷。比如,一味地注重分数成绩,缺乏健全和公平的社会评价体系,导致在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占据着绝对强势,素质教育被严重压制和缺失,学生的思想和文明成长被忽视,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残缺人才”,也出现了像衡中这样让人崇拜和向往的“神校”。因此,更应该反思和矫正这种教育模式,改变这种顾此失彼的教育局面,弱化“神校”光环,遏制名校情结,适度抑制应试教育的强势,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从体制机制方面动刀,从政策法规上发力,为培养健康和健全人才,提供制度支持。

因此,与其批判这位父亲,不如反思教育制度,当世界上没有“神校”,当教育真正实现全面和公平,这种带着吊瓶参观的现象自然会烟消云散。

新闻推荐

“首善高新”推介会41个项目签约落地

本报讯“41个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投资总额1409亿元。”5月12日,“首善高新”推介会暨第四届丝博会西安高新区专场签约会召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