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昆明池
□商子雍
我觉得“昆明池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这样一个命题可以成立。
昆明池是汉代建造的一个水面堪称巨大的人工湖泊。而汉代,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咏叹的人和事,真是数不胜数。具体来说昆明池,建造这个人工湖泊的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如果不算吕后的话)。大家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通过残酷的战争手段,即所谓的楚汉之争才登上帝位的,一个刚刚走出战火的新王朝,不可能立马达到人民富裕、国库充盈这样的美好程度,汉朝,是通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才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发展,到汉武帝接班时,已经是“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再加上汉武帝又不是一个凡庸之辈,所以,积极向外拓展,希望更多、更广泛地和外部世界交流,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建造昆明池的直接起因,是汉武帝的使者南下途中在昆明国的滇池遭遇阻障,但其中显示的,则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群、炎黄后裔(汉朝以后叫汉族)和外部世界扩大交流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代表着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可圈可点。
从科学技术的层面来审视,昆明池也多有不凡之处。它的选址合理,水循环系统的设计更是蕴含着极高的智慧,以至于建成以后除过操练水军,更在供水、养殖、灌溉、游览诸多方面造福社会,长久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称其为当时史无前例的水利工程。
作为一个西安人,我对这个古称长安的美丽城市,当然有着很深的感情,也因此,我对汉朝,也就多了一种别样的感情。因为在汉朝以前,中国的版图上没有叫长安的城市,周文王、周武王的都城叫丰京、镐京,秦始皇的都城叫咸阳。长安这个吉祥的名字,是从汉朝才开始使用的。今天,昆明池重生,这不但让我们感受到昔日大汉朝的辉煌、长安的辉煌,更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期望。
关中北临渭河,南倚秦岭,加之八百里沃野贯穿东西,自古就被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汉初,曾经有过一次建都洛阳抑或关中之争,已经基本上决定以洛阳为都城的刘邦,听从了娄敬和张良的建议,率部进入关中,作为大汉首都的长安,遂应运而生。
史圣司马迁在他的皇皇巨著《史记》里,记录下了娄敬和张良向刘邦的进言,至今读来还让人荡气回肠,在这里读其中的一段:
张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这么好的关中,这么好的长安;而昆明池在汉代的出现,在我看来是对关中、特别是对长安的一次出类拔萃的锦上添花。
具体来讲不止一本古籍中写到,昆明池“周回四十里”,经现代考古技术探测,这种说法没什么大的误差,昆明池水面的辽阔浩渺,可想而知。当时人们把它看做是天上的银河,在池的东西两岸雕刻有男女两个神像,象征着天河两边的牵牛与织女星。班固《西都赋》写道:“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张衡《西京赋》也说:“日月于是乎出入,像扶桑与蒙汜。”
昆明池这么一个巨大的水面,在汉长安城西南不远处横空出世,当然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正面影响。汉代的昆明池以人工湖水面为主景,布设楼台亭阁,融人工建筑于自然山水之中,形成河湖水面一望无际,清澈涟漪,殿阁亭台倒映湖中,与回廊、绿树、鲜花、雕刻交相辉映,绚丽异常,给长安城郊区带来了特别优美的景观。至于昆明池对良好的气候小环境的形成、以及在供水、农业、渔业乃至漕运上的作用,也无疑都是正面的。
唐人杜甫有这样两句诗:“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对昆明池和汉武帝的褒扬,我以为是公允的。
已经完工的昆明池项目第一期工程,对今天西安的生态和环境有什么作用?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能力做出专业的回答,但作为一个西安市民,我愿意谈谈我的期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安曾经历过缺水之苦,我相信,这个水利工程,能对保障西安市民生活用水的供应,发挥积极作用。西安的夏天越来越热了,没有办法,全球气候变暖,但昆明池的重现,应该能对西安气候小环境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帮助。
汉代,昆明池里开网,长安市上鱼贱。昆明池再生以后,西安人能不能吃上味美价廉的昆明池鱼呢?
汉代的上林苑是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主要供皇帝和皇族享受。如今的昆明池,是档次不低的公共园林,平民百姓皆可逍遥其中。我们在这里既乐享湖光水色、树绿花红的自然之美,也感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文之美,当然会由衷地叹一声:不亦快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嘉)在第四届丝博会期间,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与西安中间城市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