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霁开澄境,船归趁夕阳。”卧云八景有诗意(下)
深山閟古春。 卧云八景之沙汀浴凤。 卧云八景之湖村烟雨。 卧云八景之丹崖霁雪。 卧云八景之海门渔火。 月照万古人,泉澄万古色。
卧云八景有诗意
“天霁开澄境,船归趁夕阳。”
卧云八景有诗意
下
在上一期中,我们为读者介绍了古代“八景”之由来以及卧云八景、卧云山沈家祠和卧云八景诗词碑,并带领大家赏析了邛波初日七言古诗、翠嶂栖云诗三首、象岭松涛五言古诗。
今天,我们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卧云八景诗词碑之丹崖霁雪小令、海门渔火五言律二首、沙汀浴凤九言古诗一首、甘泉夜月五绝二首、湖村烟雨七言律。希望大家了解卧云八景诗一般的存在,在游览景观的同时,体悟景观深刻的文化意蕴。
卧云八景之丹崖霁雪
壹
特约撰稿/刘莉图/赖文江
无闷令
寒云压低,坠絮飞花,争得东风早晚。
任茅屋,山头镇日关掩。难消遣。
阴暗不定,逗一线楼边,斜阳短。
写成画本,模糊粉墨,试看天半。
丹崖霁雪
深院小窗间,正雪意浓浓,丹崖近远。
好料理,诗盟预商,驴券莫遣。
渔舟低唱,便惹起,梨花春来怨。
待霁后,官阁寻君,定识灞桥人面。
卧云八景之丹崖霁雪。丹崖,红色的山崖。主要是与白色的雪相对应,从视觉上发掘景观的美感。这两首诗严格地讲,并没有写大雪初晴时的情景,《无闷令》和后面的《丹崖霁雪》都描写的是卧云春雪景观。两首诗都是长短句式的小令,都押同样的韵。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元曲分散曲和戏曲两种。散曲又分套曲与小令两种。小令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特点是简洁明快。这两首就是属于文人小令。
无闷令的作者其实很闷,因为“寒云压低,坠絮飞花,早晚东风”只能将山头上的茅屋“镇日关掩”,因此“难消遣”,只能逗留在那阴暗不定的“一线楼边”很是郁闷。给人带来一点好心情的斜阳却又如此短暂,雪花不停地从半天云里纷纷降落,即使将这种景象画作一幅画,那也是粉本模糊。可见读者是多么地希望雪后的晴天。
第二首“丹崖霁雪”小令,表面仍然是雪景,实际上是写作者对朋友一两天不见,如隔三秋般的思念之情。红色的岩壁下,“深院小窗”外“正雪意浓浓”。正好可以预商诗萌,即使是冗长如的“驴券”的文章也难遣这久雪不霁的愁闷。大概是“渔舟低唱”的悠闲,惹起了春雪绵绵如“梨花春来怨”。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将雪花比作梨花,这里也是一样。因为下雪,故人许久不见了,等到雪后初晴,一定到阁下的官阁来找你,这时一定还能识得故友的容颜。
驴券:文字冗长的文章。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輙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梨花春来怨:梨花颜色白,北方花开的时节往往在清明时节,春天即将离去之时,因此古人的梨花诗多恨春光流逝,叹白头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朝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徐凝的《玩花五首》之“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张琰的《春词二首》之“昨日桃花飞,今朝梨花吐。春色能几时,那堪此愁绪。荡子游不归,春来泪如雨。”岑参的《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相传最早的灞桥建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隋朝时在灞桥边广植垂柳,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因此引来历代无数的骚客游人为之咏叹。据说仅《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达114首之多。如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岑参:“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刘禹锡:“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李贺:“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李商隐:“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海门渔火五言律二首
天霁开澄境,船归趁夕阳。
桥支三板窄,桅露一灯凉。
烧火衔山影,炊烟接水乡。
高人独不见,葭路望苍茫。
换酒脱蓑衣,篝灯夜未归。
薄寒风与峭,新水夜添肥。
零乱星光失,通明夜色微。
钓师何处问,芦火逗鱼矶。
卧云八景之海门渔火,主要描写海门附近渔村夜晚捕鱼的灯火。嘉庆《宁远府志》津梁志载“海门桥在府南十里,邛池水口。”今有海门桥遗址在在西昌城南五公里泸山脚下邛海边。
五言律诗是中国古诗的一种体裁,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
第一首诗描写泸山脚下海门桥畔,渔家晚归亮起灯火晚炊的情景。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刚刚放晴的天空,一派澄澈清朗,趁着夕阳朗照,辛劳一天的渔夫驾着渔船归来了。稳稳将船停泊在海门桥边,窄窄的海门桥由极其简单的三块板搭起简单朴实,桅杆上一只孤灯显示出一片凉意。渔民在山影摇曳中燃火做饭,炊烟弥漫在水乡。此时只有质朴的人间烟火,却不见不食烟火的高人,从芦苇深处的小路望去只见一片苍茫。
第二首诗通过暗夜的鱼灯、渔火来写渔夫的脱俗的潇洒自由。脱下蓑衣换来美酒,小小的渔船上亮起了灯笼,渔夫尽情地品味美酒,整夜未归。薄寒料峭,春水夜涨,丰厚的营养物质正从周边的山峦灌注到邛海之中,正是肥水养大鱼之时。星光零乱,夜色幽微。看黑夜中那一堆明亮的篝火,此时钓鱼的师傅到哪里去了呢?正燃起一堆芦苇,逗留在钓鱼矶之上。
换酒脱蓑衣,篝灯夜未归。
薄寒风与峭,新水夜添肥。
零乱星光失,通明夜色微。
钓师何处问,芦火逗鱼矶。
沙汀浴凤九言古诗一首
霓旌羽葆两岸纷相似,蜿蜒夹道突兀如龙飞。
四面海波凶凶不可度,只放丹山之凤来浴路。
凤兮凤兮尔胡为来乎,或以竹实桐花深处无。
况复开云阖雾能通气,并入长风乱涛天无谋。
蛙争象舞逡巡不我逃,戛然振翼一奋麾天高。
侧身倏复卧向沙汀去,眼前红涛黑浪成割据。
嗈嗈喈喈尚可鸣朝阳,惊破海门初日生辉光。
君独摇摇不系木兰舟,欲从沙阁直跨凤来游。
凤兮凤兮尔胡为来者,毋亦千秋万载览德辉而乃下。
卧云八景之沙汀浴凤。沙汀是指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我们可以将这种景观理解为水边的沙洲形若凤凰沐浴着湖水;也可以理解为吉祥的天光照耀沙洲宛如凤凰之形,比如《卧云宗祠八景诗碑文》之《沙汀浴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吉光飞下宛成形,碧沼丹山共效灵。”充满着作者浪漫的想象;也可以将沙洲上栖息的各种可爱的水鸟比作凤凰。
九言诗也是一种中国传统诗体。通常全诗每句九字,句数不限,以偶数句式为主,节奏均依传统体式。据说,九言诗由三国时魏主曹髦所开创。最适合用以表达恣意纵横的情感。
这首诗的大意是:两岸沙洲色彩缤纷犹如以云霞为旗帜,以五彩的华丽羽毛联缀成华盖。蜿蜒的小道突兀而出如同飞龙。而四周波涛汹涌,只有那丹山之上栖息的凤凰能沐浴这非灵物“不可渡”之水路。凤凰啊凤凰!你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呢?难道是你栖息的地方没有了竹实桐花吗?何况开云合雾能通天地之气,乱涛并入长风,连天老爷都没有办法!即使泸山象岭争相起舞,凤凰也能从容应对不逃避,她突然振翼奋起一飞冲天像旗帜一样遮住天空。倏忽之后又则身俯冲稳稳停歇在沙汀之上,将眼前的红涛黑浪分割成互不相连的一块块。凤凰在朝阳中发出嗈嗈喈喈的美妙鸣叫声,惊破了海门,凸显了初升的太阳耀眼的光芒。有一位高人驾着一叶木兰州独自逍遥在邛海之上,你是想从沙汀上的楼阁跨上凤凰来游览吗?凤凰啊!凤凰!你为什么来呢?千秋万载以来,你都必然是看见了世间仁德的光辉才肯降临人间的。
丹山之凤:是我国自古以来常用的传统祥瑞图案。丹山,产丹砂的红颜色的山,古人认为丹砂可炼丹,服丹药使人长寿,凤凰又是传说中的鸟类之王,是不死的神鸟,是吉祥的象征。
竹实桐花:传说凤凰只以竹子结的果实和梧桐树开出的花为食。
蛙:指泸山,《水经注》:‘邛河中有蛙嶲山’就是指泸山。象:指象岭。前面象岭松涛诗有注。
嗈嗈喈喈:yōngyōngjiējiē,象声词,凤凰的鸣叫声。
鸣朝阳:是指凤凰在太阳初升时鸣叫,比喻稀有的吉兆,也用来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甘泉夜月五绝二首
月照万古人,泉澄万古色。
在山泉水清,在水月光洁。
月来不知迎,月去不知送。
老屋枕石眠,吾与子同梦。
卧云八景之甘泉夜月。清朝时卧云山沈家祠旁有一股清泉沁齿甘甜,四季珠玉飞溅。这两首小诗就是写在甘冽的泉水边赏月的情景。语言简洁明快,清新易懂,却又充满了哲理。
五绝是五言绝句的简称。绝句都是由四句组成,仅二十字,押韵严格,讲究平仄。源于汉魏乐府古诗,风格上比较质朴古淡,崇尚自然真趣。这两首诗得五绝之要义,语言质朴简练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第一首,亘古的月亮照耀着万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山间清泉万古澄清,不变中蕴藏着变。与万古相对的是此时此刻,山中的泉水清清,泉水中月光皎洁,层层包容。
第二首“月来不知迎,月去不知送。”月似乎是一位尊贵的客人,却被不懂事的主人轻慢了,他似乎超然于世外只知道在老屋中枕石而眠,可我却愿意做一个和他一样旷达不问世事的人,愿意与他同梦。
湖村烟雨七言律一首
钟声远寺隔微茫,灭没寒芜一径荒。
雨带山岚蒸翠嶂,风传人语出红墙。
卸帆小艇冲波稳,泛宅前村靠水长。
笠屐关心非我辈,西窗消受石云凉。
卧云八景之湖村烟雨,主要是描写从卧云山中俯瞰邛海湖周边的村庄烟雨朦胧的美景。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常见的一种非常工整的体裁,简称七律。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诗的大意是寺庙的钟声远远地飘来,可是寺庙本身却在一片茫茫的迷雾中若隐若现。黄黄的秋草在荒芜的山间小径旁明明灭灭。翠绿如的屏的山峦间蒸腾的云气造成了小雨如带的奇景,而近处有小风将隔墙人家的低语吹送出红墙飘入了作者的耳中。卸下了风帆的小艇在波涛中稳稳地前进,前面的村庄中农宅靠近水边排成长长的一湾。与民相亲并不是我所关心的,我只想在高高的卧云山中,这西窗之下消受冰凉的石头和山中云雾带来的快活的凉意。
笠屐:指东坡笠屐的典故,宋张瑞义《贵耳集》:“东坡在儋耳,无书可读,黎子家有柳文数册,尽日玩诵,一日遇雨,借笠屐而归。”苏东坡流放到海南儋州后,没有书看,去黎子云家看柳宗元的文章,一天路上遇雨,便向附近农家借得竹笠和木屐以避雨,但穿戴起来样子很滑稽,惹得当地妇孺争笑,连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只是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后人引此事来赞美苏东坡旷达乐观、与民相亲的襟怀和气度。
卧云八景之海门渔火
贰
卧云八景之沙汀浴凤
叁
卧云八景之甘泉夜月
肆
卧云八景之湖村烟雨
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肖持纲)雁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扫黑除恶”为契机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全区环境整治,提升辖区形象。...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