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温暖的家 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办组建“社区家庭”纪实

西部法制报 2019-03-14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马文青

喜欢练书法的可以去“书法家庭”;喜欢参与公益事业的可以去“绿色公益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有“四点半学校家庭”;孤独老人还有一个可以相互照料的“家庭”……在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有这样一些“社区家庭”,这些“社区家庭”由没有血缘关系却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居民组织起来,通过开展自主和互助活动,既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还增进了居民间的信任和感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稳定和谐与幸福的基础。在老龄化社会来临之际,如何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建立“社区家庭”,进而增进邻里情感、增强邻里间的精神文化交流,互利互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让孤独老人们不再孤独?在这方面,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办作出了有益的探索。2月2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暨岗位学雷锋活动推进会,会上表彰了2018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其中由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办实施的“邻里相伴·社区家庭”志愿服务项目榜上有名。

以爱为纽带构建“社区家庭”

56岁的姜女士,家住西安大庆路社区蔚蓝印象小区,“退休后搬到这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买菜做饭,其他时间都憋在家里”。姜阿姨向记者感叹:“很长一段时间情绪都很低落,时常晚上都会失眠……”她的苦恼并非个案。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是西安典型的人口密集区,不到3平方公里的地域,聚居着8个社区6万余居民。随着城市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居民们都住进了高楼里,邻里间“不相往来”的现象也日益凸显。早在2013年底,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办就曾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居民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内人际隔阂严重,许多老人存在精神空虚、孤独感强、生活不便等问题,而年轻人则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低、归属感不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环城西路街道办组建科科长罗娟告诉记者,他们紧紧抓住社区群众的共同爱好和共同需求,依托8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街道引导、社区“招募”、群众自愿报名的方式,由2至4户或3至10人组成不同类型的“社区家庭”,各个类型的“社区家庭”在街道和社区的引导下,实施自主管理,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由共同爱好组成的“社区家庭”在满足社区“家庭成员”自我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街办或社区组织的法治宣传和文化娱乐活动,以服务整个社区居民;而对由共同需求组成的“社区家庭”,街道或社区则通过社区人员、义工和志愿者输入服务的方式,精准、长效地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非亲非故也能相伴养老

社区的文明,社区的和谐,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在大庆路蔚蓝印象小区内,患有老年痴呆症的81岁独居老人任奶奶和62岁的曹大妈组成了一个“老少孝爱家庭”。曹大妈主动担当起了照料任奶奶的重任,平时为老人料理家务,买菜、买衣服及购买日常物品,给老人代交水电费及办理其他业务。逢年过节,她为老人送去年节食物,陪老人聊天谈心、安慰老人。曹大妈待任奶奶像亲生母亲一般,老奶奶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两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因为爱和奉献组成了“老少孝爱家庭”。

环西街道玉祥门社区的徐奶奶已经80多岁,是一位典型的“厨艺达人”,子女都在外工作,空有一身厨艺的奶奶总无处施展。同社区的张大爷、杨奶奶、梁奶奶都没了老伴,子女也不在身边,老人们长时间独居生活,年纪大了吃饭有时就成了问题。社区了解到情况后,指导这些老人组成了“老年互助餐桌家庭”,徐奶奶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长”。有人能来吃饭,徐奶奶做饭的劲头更足了。人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饭菜香了,社区里的其他老人岂能“闻”不到?于是,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了这个“家庭”,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年纪最小的72岁,最大的90多岁,大伙儿经常在大家庭里搭伙吃饭、聊天,有时还结伴参加社区组织的游览、参观、法治讲座等活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非亲非故,相伴养老,成了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办实施的“邻里相伴·社区家庭”志愿服务项目的一大特色。

守望互助居民共建和谐社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见邻里关系的重要。为弘扬邻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构建邻里幸福安详、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环城西路街道办紧扣群众需求,将“社区家庭”工作与解决群众需求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社区养老、助残、邻里纠纷、公共安全、文体娱乐、日常生活等最为基本的民生问题,为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生动实践。

如今,邻里间大人照看放学后的孩子、年轻人照顾邻家老人等邻里互助型的“社区家庭”有50多家。邻里们在互相帮助的同时,也让居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据悉,为进一步鼓励这种互帮互助式的居民生活交往模式,环城西路街道办还在辖区内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美德家庭”等活动,并将活动视角延伸到这种非亲缘关系的“社区家庭”的“父母子女”中。在此基础上,目前该街道办又在牵头推广“家庭医生”这个项目,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与周边居住或工作的医生签订协约,一位医生会负责周围辖区多个家庭老人的健康,群众有个头疼脑热不用跑医院,家庭医生可以直接上门为群众治疗。而针对一些没有特别的兴趣又不爱出门的老人们,社区组建起了“老年学习家庭”,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定期为老人们进行手机、电脑和一些家用智能电器使用方法的普及培训,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最新资讯,让他们的生活也变得紧跟时代和丰富起来。

党员家庭、志趣家庭、象棋家庭、青少年绘画成长家庭、邻里关爱家庭……五年多来,环城西路街道办已在辖区组建了140多个“社区家庭”,“家庭成员”近4000人,引导群众开展各种互助关爱活动近千次。

“‘社区家庭’走向常态化,在有效解决社区养老助残、邻里纠纷化解等基本民生问题的同时,其内涵和意义也在不断延伸、深化。”罗娟表示,目前,街道正在推行的“院落会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热情。“以前有啥事都要到街道、社区开会,大家来回不方便不说,也无法参与管理,只能作为旁听。”罗娟说,现在通过定期召开“院落会议”的形式,在依法治理的前提下,由居民共同商讨解决文明养犬、高空抛物、垃圾堆放等社区管理中的难题,并依靠广大居民的共同监督,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院落中,真正实现“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

玉祥门社区党委书记付佳告诉记者:“实现邻里守望,构建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根治城市邻里间的‘冷漠病’,让非亲非故的孤独老人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对于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推进各项社会治理创新,无论是‘社区家庭’或居民院落会议,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具体的行动。”环西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王江宏如是说。

新闻推荐

西安国际港务区“人才抵港计划”暨“春风行动”招聘会举办

阳光讯(记者杨涛徐华梅)近日,西安国际港务区“人才抵港计划”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圆满举办。此次招聘会共到会91家企业...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