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大西安农民节 传统技艺惊艳亮相农民节 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侧记

西北信息报 2019-03-11 07:19 大字

本报记者 周生来

“农民节”的设立,是对农民身份的一种认可和尊重,会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自身价值。在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上,展示出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扩大了知名度,还形成了群众关注非遗、自觉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传承人现场捏“泥人”

“泥塑”俗称泥人,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以手工捏制成型或素或彩,大多为动物和人,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农民节”非遗特色民俗展上,手工艺者拿着泥,在手里一捏、一撮、一刻,泥人的手臂瞬间完成,现场表演捏泥人技艺,引来围观群众。“这是陕西的特色,要把这个工艺传承好。”表演捏泥人技艺的人叫胡振波说。

他告诉记者,陕西当地黄土,黏度高,易成型,不易开裂,所以非常适合制作泥塑。胡振波的泥塑不上颜色,摒弃了浓墨重彩的人物形象,仅靠一把竹刀徒手捏塑。人物动作细腻,但表情却粗犷、夸张。

“民间泥塑,憨态可掬,雅俗共赏,是劳动人民艺术创作”,胡振波告诉记者,这泥人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自己学习关中风情泥塑已经八年多,学习这个主要就是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就是对生活的积累,然后在积累的过程中,把它用泥塑的方式表现出来。

“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我想要将捏泥人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老陕的东西。”胡振波说。

  板胡“拉”出老陕的味道

古城西安的脚下,有一段流传千年的嗓音,有一曲穿越千年的腔调,这是秦腔。板胡一响,留给整个陕西大地的是慷慨激昂的秦腔。

板胡有一种简约美。穿过椭圆形琴筒的琴杆上端,横出两根弦轴,再配上琴弦、琴弓和底座。“结构简单,不算备料时间,一把板胡要做十几天,200多个小步骤才能完成。”王亲民说,各个部位分别做然后组装。决定音色的琴筒最关键,琴筒的原材料是椰壳,找一个适合的椰壳则是万里挑一的比例。

王亲民说:“一把好的板胡,是有自己的味道的,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他只能坚持真材实料精雕细作。目前,王亲民秦腔板胡手工制作工艺已列为新城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亲民被命名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板胡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除此之外,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活动启动以来,已经举办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特色民宿展示、农村改革发展变迁40年摄影展。本届农民节期间,各区县将组织开展社火及锣鼓表演、农民歌手大赛、农民画及剪纸艺术展演、农民体育运动会等各项农民艺术活动,充分展示西安市农业发展历程。

新闻推荐

首趟“球迷专列”开行

本报讯(记者周生来)3月10日12时37分,满载着1000多名陕西球迷的K5488次列车缓缓从西安火车站始出,标志着陕西首趟“球迷专列”...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