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次发射!“长征”再创新纪录 “西安动力”推举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西安晚报 2019-03-11 05:12 大字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2016年6月22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垂直转运过程中。

火箭发射5大看点

3月10日零时二十八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凉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6C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随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一刻,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

看点1一部发展史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强,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一系列中国太空探索的大动作,都是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送下完成的。

火箭,是连接人与太空的天梯,更是追梦太空的起点。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史,就如同翻开一部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起飞,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开启了我国自主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彼时,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300千克。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分别达到了25吨级和14吨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尚志说。

40多年间,长征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数十倍。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也是我国当年唯一一次航天发射。而到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年发射37次,使中国航天发射数量独占鳌头。

尚志介绍,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时,还是中国火箭的一枝“独苗”。现在长征火箭家族已拥有退役、现役17型运载火箭和多型在研、论证型号,形成了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飞船的能力。

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成功发射,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备受关注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也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深化论证工作,将成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不断为中国航天提供更多可能。

看点21.65米的跨越

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的注解。

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在此之前中国火箭直径是3.35米,而长五火箭的直径为5米,虽然只是1.65米的跨越,却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郝照平介绍,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设计、制造、试验难度很大。

“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247项关键技术,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带动了国内相关工艺、工业制造能力的进步。”郝照平说。

看点3环保推进剂

长征六号的成功首飞,拉开了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随后,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登场。

未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研制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完成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更新换代,绿色无污染的环保推进剂将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

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现在采用的三种新型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三型新型发动机的研制,使我国运载推进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不断为“美丽中国”做出努力。

看点4彰显“国际范儿”

随着技术的进步,长征火箭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自此踏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完成48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56颗国际商业卫星,并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打造了“中国长征火箭”这一知名品牌。

看点5普通人的“航天梦”

随着中国航天的接续发展,航天科技不再只是“高大上”的硬科技。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发射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了“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三型“太空车”概念,旨在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优化组合的发射资源配置。

为了让普通人的“航天梦”不再遥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逐步实施太空车、太空星网、亚轨道飞行体验等面向大众的商业航天计划,为全球的大众化小卫星提供搭载服务。

据新华社

航天科技六院

液体动力从未缺席

2019年3月10日,伴随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星6C卫星,中国航天迎来了长征系列火箭第300次发射,这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安动力”推举中国航天迈上又一个新高度。

从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一号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019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发射中星6C卫星,长征系列300次发射的航天征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液体动力从未缺席。数千台次性能可靠稳定、动力强劲的各型号发动机,助力中国航天踏上了不断创新发展的长征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六院人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刻苦攻关、创新提高,突破了从常规推进剂到高能低温推进剂、推力从毫牛级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等一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制出了上百种适用于长征系列火箭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满足了从常温到低温、串联到捆绑、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发射卫星到发射飞船、发射地球轨道航天器到发射深空探测器的需要,为广播通信、气象、资源等系列卫星及神舟飞船等提供了空间推进系统,为中国航天发展提供了强大可靠的动力支撑。航天六院不断推进动力技术的创新,为包括重型运载火箭、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在内的一系列国家重点型号研制、预先研究和重大飞行试验任务,提供了先行一步的动力保障和技术支持。形成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上面级发动机、空间飞行器动力、导弹武器动力、空间攻防装备动力、吸气式动力等为代表的液体动力研发平台,使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和维护性居于世界一流水平。开展的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运载火箭动力、组合动力技术研究,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氢液氧发动机等一系列液体动力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相关新闻

长征九号有望

2030年前后首飞

记者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现场采访时了解到,我国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将于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箭体直径9.5米,全箭总长近百米,运载能力是现有中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的5倍多,最大运载能力和综合性能指标将达到国际运载火箭的先进水平。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将满足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深空探测、载人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的任务需求。

据新华社

航天科技五院西安分院

提供火箭核心有效载荷及卫星平台产品

3月10日0时28分,中星6C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位于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该卫星提供了天线分系统、转发器分系统及跟踪子系统等核心有效载荷及卫星平台产品。

中星6C卫星是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主要为中国及东南亚、南太平洋岛国等地区提供通信与广播业务。地面的广播电视信号通过地面发射站以上行频率发送给卫星,卫星接收后将信号转换为下行频率的信号再传回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经过处理后,就能转化成我们平时听到、看到的广播电视节目。在这个过程中,信号频率转化十分关键,转化信号频率是为了让上传至卫星的信号和卫星传回地面的信号避免相互干扰。接收机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设备之一,中星6C卫星使用的接收机全部是由西安分院研制的,这也是我国的广播电视通信卫星中第一次将这个重要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以前,国产的接收机性能、重量和功耗等方面和进口的接收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大多时候国产的接收机在卫星上是作为备份件。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不断缩小和进口接收机的技术差距,在这颗卫星上全部装载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制产品。”西安分院中星6C卫星负责人王峻介绍说。

西安分院主管商用通信卫星研制的马伊民总监表示:西安分院是我国通信卫星有效载荷系统的主力研制单位,为我国在轨和目前在研的所有通信卫星提供有效载荷产品,代表我国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航天科技四院

固体发动机屡建功勋

作为我国固体动力技术的领军者,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四院的固体发动机也在宇航运载领域被广泛使用,并且在多次航天发射中屡建功勋。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四院提供了此次发射运载工具长征一号火箭的末级发动机(第三级)。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四院研制的返回式制动发动机按指令成功点火工作,将卫星回收舱准确送回地面预定区域。该返回式变轨制动发动机及其改进型,此后连续十余次成功参与我国返回式卫星发射。

1984年4月8日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四院研制的远地点发动机按指令点火工作,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开辟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崭新领域。

1995年11月28日

四院研制的长二捆火箭上面级固体发动机——EPKM(近地点固体发动机),准确将亚洲二号卫星送入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打破了欧美对变轨发动机市场的垄断。

2009年3月

直径2米、120吨大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考核地面热试车在国内率先取得圆满成功。

2015年9月

四院提供四级主发动机的我国首枚全固体运载火箭CZ-11号首飞成功,自首飞至今,CZ-11运载火箭已经取得了六战六捷的骄人成绩,累计将20多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2016年11月3日

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四院承担了此次发射中正推火箭和消氢点火装置两大任务,这是四院排氢燃烧新技术在火箭发射中首次使用。

2019年3月5日

由四院自主研制的200吨推力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

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开展以来,四院研制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固体发动机随同长征二号F火箭一起,先后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多次无人、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完成了历次完美飞行,次次不辱使命,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自1986年启动研制,1997年至2018年已成功发射从A星到H星的8颗卫星。伴随着卫星的脚步,四院金牌发动机——远地点变轨发动机在历次发射任务中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助推8颗卫星精准入轨的历史使命。

新闻背景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据统计,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成功率约为96%。与前50次发射相比,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且趋于稳定。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

据新华社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

由记者关颖采写

图/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陈家庄商住楼2号住宅楼房屋维修资金使用公示

西安工大正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向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申请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66号陈家庄商住楼2号住宅楼1栋房屋维修...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