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网红”的进阶之路

陕西日报 2019-03-07 09:08 大字

二月二十七日晚十一时,“听南门说”乐队正在南门城门洞里卖力演出。

本报记者李旭佳文/图

上午10时,刚上完课的高校老师“赵小赵”打开微信朋友圈回复粉丝留言;下午5时,“扇子哥”演庄准时出现在书院门,席地而坐开始在扇面上画“芥子园”;晚上11时,“听南门说”乐队正在城门洞里与粉丝们一起欢呼……他们是西安这座网红城市的记录者。近日,记者采访了西安3位“实力网红”,听他们讲述网红背后的故事。

“赵小赵”:

用文字感染身边人

“我每天只要醒着就在记录和分享身边的故事。1个头条号,1个微博号,1个微信公众号,6个私人微信号,70万粉丝,每天3部手机来回切换。”2月27日上午,西安邮电大学“网红老师”赵宁对记者说。

赵宁今年32岁,是湖北荆州人。长时间在学校工作,她发现学生们对传统教学不感兴趣,在学校官方平台上发的美文常常无人问津,她想,能否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让学生喜欢看自己的文章?

2013年,带着这个疑问,赵宁开始尝试在微信朋友圈写小文章,不管多忙她都会坚持每天更新。学业、情感、困惑、穿搭等都是她的话题。这种特殊的分享方式很受学生欢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她朋友圈留言互动,有的还会主动帮她转发。有一天,赵宁在自己的头条账号上分享了一名学生妈妈的故事,短短5个小时后阅读量竟然高达980万,微信朋友圈瞬间被刷屏,很多网友给她留言称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因为账号名称为“西邮赵小赵”,一夜之间,“赵小赵”迅速走红。

“那个故事其实只有300字,成为爆文让我很惊讶。我意识到越真实、越接地气的内容才越能打动人。”赵宁回忆。从那之后,信心满满的她每天坚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遇到的人和事,多篇文章突破100万点击量。

“介不介意别人称你为‘网红老师’?”记者问。

“当然不介意。”赵宁笑着说,“很多人可能对网红有误解,其实网红是有门槛的,绝对不是靠博眼球就能够长久的。一段好的文字,让10个人看到和让1000个人看到,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持续产出优质的内容。如果可以,我愿意就这样用文字去记录生活,做一个用文字感染身边人的网红。”

书院门“扇子哥”:

一人一笔一江湖

“我是专门来西安看‘扇子哥’的!在书院门等了他两个小时,预约了今天的第一把扇子!太开心了!”2月27日,来自辽宁鞍山的小黄兴奋地对记者说。

今年42岁的演庄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书院门。眼神清澈,衣着朴素。手握一支毛笔一瓶墨,去熟悉的扇子店买5把空白扇子,席地而坐便开始画扇面。因为每天都在书院门画扇子,演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扇子哥”,成为书院门一张行走的名片。2018年,演庄在短视频平台抖音意外走红,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粉丝慕名而来,有关他的网络话题阅读量高达3亿。

“今天有很多外地的朋友专程过来,西安的朋友们咱往后退一下,我先给外地的朋友画扇子好吗?”一坐下,他便与围观的粉丝商量。

走红之后,“扇子哥”收到很多网友的留言,希望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他的扇子,但是他都婉拒了。每天只画5把扇子,卖扇子只收现金,这是演庄的规矩。“现在是一个追梦时代,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未来。作为一个‘手艺人’,我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好好地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传播工匠精神。”

“听南门说”:

把街头艺术带入生活中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西安大厦高楼/是连的一座一座/在西安人的心中/这是西安人的歌……”2月27日晚上11时,伴随着一首《西安人的歌》,记者见到了正在卖力演唱的“听南门说”乐队。

2015年,从事装修行业的棍儿和独立设计师老菊创办了“听南门说”乐队。每周三、五、六,他们都会相聚在南门城门洞里,肆意呐喊、欢呼。白天为生活奔波,晚上为梦想歌唱,他们被网友称为“西安城墙下抖音最火野生live乐队”。

“当初创立‘听南门说’只是为了爱好。我们起初没有多少粉丝,只是偶尔会有经过的路人驻足听我们唱歌。大家每天工作之余需要释放,想释放就来‘听南门说’,在城门洞里,就能享受到我们给大家准备的现场演出。”老菊自信地对记者说。

后来,随着张凯和老九的加入,四个“老男孩”越来越有干劲儿。现在,他们已经是一个拥有24个粉丝群、8.3亿播放量记录的“超级网红”。

“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听我们唱歌。有的人听着听着笑了,有的人听着听着哭了,图的就是个舒坦。我们希望能给大家展示西安年轻人的生活,传递一种正能量,给大家带来快乐。”棍儿边收拾音响边对记者说,“自从火了之后,我们发现西安有越来越多的乐队开始演出,这样百花齐放的状态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将街头艺术传递下去。”

新闻推荐

移动互联网时代 网红经济能走多远

本报记者张英无数人在永兴坊排起长队,只为喝一口摔碗酒;一种叫“毛笔酥”的食物,成为游客争相品尝的网红小吃;居住在白鹿原影...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