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之诚,在于诚心诚意;诚信之信,在于说话算数、信守承诺。 题记 一个诚实与守信的故事
?孟广信对照债主名单列出还款计划。
本报记者抒方见习记者高虎
这里,我们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诚实与守信的故事。
在西安东郊,有一个叫孟广信的老人,他用20多年的时间坚守着自己的诚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的含义。
记者采访孟广信的时候,日历翻到2019年2月的一天。那天,老人用低沉的声音说:“还差5000元的债没还清呢!”说出这句话时,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一股遗憾而倔强的神情。
78岁的孟广信曾在两年前只身前往河南温县寻找自己的债主——老友曹清源。遗憾的是,孟广信靠着记忆中的地址只见到了老友早已转卖的旧宅,却无法找到搬迁到郑州的老友,而这最后5000元的欠款,也成为老人最挂念的事儿……
欠债
记者:当初为什么借那么多钱?
孟广信:那年“下海”创办企业,是为了……
面对记者的提问,老人回忆起当初的情景。
20世纪90年代,正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下海”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经商,知识分子“下海”是那个年代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在不同类型的“下海”知识分子中,孟广信显得有些不太一样。他决定“下海”时已经52岁了,当时他是西安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家里虽不富裕却也衣食无忧。本来他快退休安度晚年了,但他却选择了“下海”,因为学校的经费很紧张,教室的桌椅破旧,而他需要一笔资金来改善学校的状况。就这样,孟广信受单位委派,开始创建校办企业,去陕南的一个大山里开矿。而钱,则是孟广信找私人借的,每笔借款都以他个人的名义打了借条。
开始办企业的两年,初见效益,孟广信用来贴补学校费用,并进行部分还账。后来,矿里的元素出现了异常,由于客观原因与人为因素,企业内问题不断,孟广信带着一帮人努力挽救,由于环环相套成为“死扣”。最终,企业破产,他也因此债台高筑。
还债
债,是以孟广信个人名义一家家借的;还,他只能以个人名义一个个去还。孟广信又回到了学校,每天为怎么还债而发愁,几十万元的债务可不是小数目。当企业破产的消息传出后,债主们蜂拥而至,孟广信无法安心工作,只好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为了还债,孟广信把自己的退休工资存折给了债主,让他们一个个传递,这家的债务还清了,那家就接过存折,按月取款。就这么着,十几年过去了,孟广信还了十几万元的债。在那段举步维艰的岁月里,他选择了坚强与面对。
写书
“那个时候,矿区由于交通、通信不便,供水、供电不足,可利用资源逐渐减少,加之装备简陋,开采方式落后,尤其矿里的元素出现了异常,企业经营出现滑坡……”孟广信回忆着在矿区工作的日日夜夜。
他告诉记者,只要闭上眼睛,二十多年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碰撞,廉洁与腐败的较量,保守与开放的磨合……一个个亲身经历的场面,就浮现在脑海里。于是,他萌生了写作的念头,要将这一切写出来,记录自己人生旅途的那段路,记录那个年代普通人的渴望与无奈。“或许,还能有点稿费。”老人腼腆地笑了笑,说了当初的想法。
书稿是在一间5平方米的小屋里写出来的,为了多还债,孟广信把自己的住房租了出去,在郊区租了一间小房子。写作的书案是他捡拾回来的一个破旧茶几,他找了四根棍子,用绳子一绑,将茶几的四条腿接高,做成简单书案,便在这个书案上开始写稿。两年时间,他白天写晚上写,夏日写寒冬写,手指冻僵了,就在自己衣服里暖一暖继续写。那段时间,老人一根葱就着两个馒头能吃三天,两毛钱在口袋里能揣几个星期。老人回忆道,那两毛钱是自己撑不住时打电话求救的救命钱,不能花。
老人的书稿写了两年,却在枕头下面压了整整七年,还是因为一个“钱”字,没钱无法出书。说到此,老人又一次腼腆地笑了,他说:“虽然梦想破灭了,但磨难考验人,也能锻炼人。”后来,老人的一位挚友得知此事,出资帮助,他的长篇小说《金石湾》得以问世。那部作品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山开矿的风风雨雨,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如果不去开矿,也许,孟广信会安安稳稳地从校长的位置上退休,存折里的退休工资也能高一些;也许,老伴不会跟他离婚,儿媳也不会与儿子分开,他自己也不会二十多年来还了这笔债再去还那笔债。在经历了太多坎坷后,老人最终坚持了下来。
然而,《金石湾》出版后,老人没有拿到当初期望的稿费,但书中所写的一切却是老人的梦想与坚持。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老人的那本退休工资存折在债主之间传递着,完成着它的使命。
当记者问老人这些年怎么生活的时候,老人摊开了自己的双手,喃喃地说:“提笔写稿,捡拾菜叶,缝补旧衣……”记者看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苍老、写满沧桑。这双手历经了人生冷暖,与老人身上的文化气息不相符,但是这双手一直在与命运搏击。
采访中,老人并没有讲述那些年生活的艰辛,只是安静地说:“诚信,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诚信
前几年,孟广信居住的旧宅被拆了,拿到补偿款后,老人第一时间登门还债。有的债主已经不指望孟广信还债了,当初的借条也找不见了,但是老人却用自己的诚信一家家还清欠款。孟广信到处找着债主还钱,因为时间久,当初借钱帮他开矿的好多人已经退休搬家了,他便四处打听寻找。
2016年夏秋之际,孟广信拿着最后一张5000元欠条,去河南温县寻找当初借钱给他的朋友曹清源,但遗憾的是没能找到对方。虽然现在孟广信老人的身体已经不硬朗了,但他依旧想着如何能找到这位老友,把最后的5000元欠款还清……
孟广信告诉记者:“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社会是由个体组成,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在你困难的时候,那些帮助你的人,更需要以诚相待,只有每个人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从自己做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采访结束时与老人握手告别,记者分明感到,老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记录着坎坷、记录着诚信、记录着奋斗、记录着希望、记录着美德和品质,更记录着诚信的人生……
是的,正如他的名字:广而有信!
编后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在历史的长河中,诚实与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更是营造法治环境的现实需要。
从两千多年前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治国方略的实施必须要靠诚信来做保障。正所谓:人无信则不立,市无信则不兴,商无信则不昌,国无信则不威。
在此,让我们大声说出:“我是诚信的人!”当然,诚信二字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把语言化为行动。言必信,行必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记者鲜康)3月1日,为期40天的2019年春运工作圆满结束,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发送旅客1386.6万人次,同比增...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