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恩凤:报恩群众永不能忘
□记者 满淑涵/文 李鹏/图
1月25日,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报到日。阔别省政协全会15年的贠恩凤,又一次精神抖擞地前来参会。
曾担任过陕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常委的这位老艺术家,言行之间闪烁着真诚质朴、谦逊纯真的光芒,清澈如“黄土高原上的银铃”。
1月28日下午5时,贠恩凤应邀走进陕西政协网、各界新闻网演播室,为我们讲述“那些年那些事”。
为人民放歌
说起与歌唱事业结缘,贠恩凤凝神回眸,娓娓道来。
1951年,年仅11岁的贠恩凤在西安市中小学歌咏比赛中脱颖而出,被时任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文工团团长余景儒发现后吸收到团里,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
第二年,陇海铁路天兰段通车,贠恩凤跟团前往工地慰问铁路工人。“那时候演出我们都穿灰色制服,像八路军一样。”
从那场演出开始,坚持“为人民放歌”,贠恩凤歌唱生涯至今已走过66年头。连续20多个春节主动下基层义务演出,为百姓演出5000多场,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金唱片奖……2015年,中宣部授予贠恩凤“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1965年冬,贠恩凤见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你就是贠恩凤啊,我的名字里有个‘恩’,你的名字里也有个‘恩’,要永远记得人民的恩情。你的民歌唱得很好,以后你要多唱民歌,人民是喜欢民歌的。”回顾这段历史,周总理教导言犹在耳。贠恩凤动情地说:“人民需要什么,我就唱什么!把人民的感情用歌唱出来,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叫得响,立得住”
每年的8月2日,对贠恩凤而言,这个日子意义非凡——这是她的从艺纪念日。
66年来,贠恩凤走遍三秦大地,把歌声送到部队军营、铁路隧道、煤矿井下、炼钢炉旁,送到大专院校、乡村僻壤、监狱、孤儿院、医院病房,从不收取任何额外演出费。她说:“我心甘情愿做为人民放歌的义务工。”
自己设计的演出服,一穿就是17年。毛衣袖子短了,她补织一截;去城郊义演,坐最便宜的车;到西安孤儿院慰问演出,她掏出身上仅有的150元钱,又赶紧问身边的老伴,“还有没有大票子?”……
“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叫得响,还得立得住。我把歌唱的热情埋在群众当中,生命就永远有热度。”贠恩凤动情地说,“这是我一生的信条。”
“唱群众喜爱的歌曲,做群众喜爱的歌手”,“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习仲勋同志先后三次题词勉励这位“为人民放歌”的歌唱家。
“一生专注做一件事”
西康铁路施工期间,贠恩凤前往秦岭慰问演出。在隧道外唱罢,听说还有工人在隧道里施工,她二话不说戴起安全帽脚蹚泥浆,深一脚浅一脚摸到4000多米的隧道施工现场,一连为工人演唱了五首歌。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贠恩凤连续20多个春节坚持送节目下基层,她唱、老伴孙韶伴奏,两人携手向群众拜年,为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献歌。
“无论为人还是从艺,贠恩凤老师都是真正的正善之人,她最让我钦佩的,是一生专注做一件事——为人民歌唱。”贾平凹这样评价这位可敬的人民艺术家。
“我这辈子是幸运的,跟群众面对面,直接服务群众,最感谢的还是群众。”访谈中,贠恩凤眼中饱含泪水,一再提到感恩人民。她特别提醒学音乐的年轻人,“重要的是实践,一定要唱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歌。”
农历春节将至,这位老艺术家已将自己演出档期排好。1月31日,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第二天,她就要到西安市长安区去慰问环卫工人。
贠恩凤说:“报恩社会、报恩群众永不能忘。”
记者手札
有感人民艺术家
采访结束后,我和同事送贠恩凤老师去餐厅用餐。省政协全会开幕后这几日,贠恩凤老师白天参加会议,晚上还要赶回家照顾生病的老伴。她说:“回家再给他做点吃的。”
一旁用餐的工作人员建议她,可以直接从餐厅带一些适口的食物回家,这样就省去了自己再动手。贠恩凤老师赶忙摆摆手:“不好不好!影响不好!”
2018年省两会召开前,贠恩凤老师因车祸住院。躺在病床上的她,最内疚的是错过了约好的几场春节慰问演出。为了尽快恢复身体,早日服务群众,她每天咬牙坚持做十多项康复训练。
越是细节之处,越能触动人心。
2018年10月12日,西安市“最美老人”评选现场,贠恩凤老师受邀演出。她一出场,观众们就掏出手机拍个不停。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引来掌声一片。演唱结束后,我去后台探望她,一层一层人墙中,我发现了一朵红艳艳的“山丹丹”。
“贠老师,能见到您真高兴!”“贠老师,咱们合张影吧。”“贠老师,身体现在怎么样?”……陌生的面孔,亲切的问候,让我见识了什么叫人民艺术家。
新闻推荐
公安部公布2018年十大事故多发路段 G108国道西安段10公里102起事故
近日,公安部梳理出2018年全国十大事故多发路段:辽宁省G201国道丹东市境内1506公里至1516公里(全年交通事故29起、19人亡);河南...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