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置24小时自助信包箱 打造7×24“零跑路”政务服务

西安晚报 2019-01-21 05:12 大字

24小时自助信包箱

办事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不用见面,就能完成整个办事流程?这件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如今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成为现实——为了提升行政效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政务服务网,于2018年1月建成启用全省首个24小时自助信包箱,率先实现网办自助交件、自助取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通过数据双向推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7×24小时“不打烊”、全程零跑路的政务服务。

物联网+政务

企业办事“一次也不用跑”

“太方便了,不用去政务大厅抽号等待,甚至连工作人员的面都不用见,就完成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给我们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减轻了很多麻烦。”日前,陕西四方泗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人员闫女士来到国际港务区政务大厅,通过政务大厅的24小时信包箱服务,她仅用一分钟就取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此前,闫女士在公司登录政务服务中心网站,提交了变更申请,从申请到取到证照,她几乎实现了与审批办证人员“零见面”。

在政务大厅记者看到,自助信包箱的外观看起来与小区门口的快递柜类似,向企业提供邮寄交件、窗口交件、自助取件、邮寄送达等多种服务,同时增加了网上预审环节,通过线上预审的方式保证自助交件及时受理。办事企业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政务服务网注册后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找到需办理的事项,将准备齐全的资料提交网上预审,预审通过后,选择信报箱交(取)件,同时企业会在政务服务网个人账户中心及绑定手机均收到开箱码,办事人员凭开箱码到就近的交件箱完成交件。审批完成后,办事人员凭借取件码到就近的信包箱即可完成取件。整个过程全部在网上流转,交件、取件时间全程记录、开箱码、取件码随时可查,非常便捷。

纳入创新案例

有效带动营商环境提升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24小时自助信包箱,如今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华南城、陆港保税大厦、新丝路电商产业园等主要企业聚集区均有布局,已覆盖企业近2000家。信包箱投用以来,箱格使用率一直在80%以上,累计办件已超过3000件。这一举措将政务服务由传统的5×8小时延伸至7天×24小时,借助“互联网+”手段,通过物联网、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服务。

近年来,国际港务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紧盯“一网、一门、一次”目标,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通过数据共享、网上预审等方式,国际港务区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4小时自助信包箱、政务服务驿站被评为陕西自贸区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并率先在全省启用“人脸识别”技术办理政务服务。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开放奠定了基础,也带动了企业快速聚集,去年全年园区新增市场主体达9505家。

下一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依托“互联网+”政务平台,完善自助信报箱功能,将自助服务终端延伸至街办、政务服务驿站及社区,增加提供预约办事、业务办理网上预审、证明打印、业务办理进度查询等功能,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出楼、不出社区、不用排队、24小时随时办的“一站式”服务。

文/图记者蒋黛

新闻推荐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谢永慧团队: 汽轮机“强心脏”有了中国造

谢永慧教授讲解“神奇”叶片。■文/图记者张潇实习生陈立颖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谢永慧教授团队的“汽轮机系...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