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糖画捏泥人蒸花馍 传统民俗让年味弥漫古城
泥塑人物制作花馍
腊八一过就是年,这两日,西安城里的年味越来越浓郁了。画糖画、蒸花馍、捏泥人儿那些久远的年俗,也逐渐走进了都市人的身边。昨日下午,一群西安的小学教师们走进碑林文化馆,跟着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术家学手艺、听年俗,决定将这些手艺通过美术课传授给孩子们,并给孩子们讲述那些关中地区早已被人们遗忘的旧年俗。
门神和泥塑集体变萌了
这一次,为了打造“最幸福、最有味”的“西安年·最中国”,碑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碑林区文化馆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在碑林区文化馆开展“碑林非遗民俗文化年展”和非遗特色体验活动。
插一瓶花、整一屉馍、捏一堆小泥人、印一张木版年画,这样年味十足的日子,足够令人觉得甜蜜。如今,非遗手工艺品也注重紧跟都市人的时尚潮流,经过非遗传人的逐渐改良,也变得萌起来,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更能贴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比如,糖画传承人由改茹用一把勺子,半勺糖稀,平均半分钟就画好一只甜蜜蜜、亮晶晶的小猪佩奇。木版年画里的两大门神,也变成了萌萌的漫画形象。在现场,木版年画艺人将经过改良的萌版门神雕刻在木版上,只要用鬃毛刷沾上墨汁在图案上画圈,再盖上一张红纸,用力刷便能得到一幅可爱的门神画像。
而传统彩塑艺人王丽最擅长用彩泥捏出各色戏曲人物,但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传统的彩塑,她动了许多脑筋。她会设计带发条和能发光的小机关,让泥塑的法海不仅能动会走路,法杖也能亮起来。在现场,王丽用彩泥教大家捏起了穿着旗袍的萌版小胖猪,提前祝福大家猪年大吉。关中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梁平安则在葫芦上画起了萌版的兵马俑,让兵马俑一改冰冷坚毅的模样,变身憨态可掬的不倒翁……这些都是非遗传人们在对传统技艺改良与革新方面做出的探索。
蒸花馍最能体现传统年俗味道
水开了,空气里都弥漫着酵面微酸的香味,与萌版糖画、萌版彩塑、兵马俑葫芦的改良派不同,关中花馍依然保持着最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风貌。
花馍也叫“面花”、“礼馍”、“窝窝花”,是民间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尤其在关中农村流传甚广,乡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有花馍就有事,有事就有花馍”。传承人党亚贤告诉记者:“花馍的种类繁多,讲究也多,根据风俗和节庆的不同,来决定馍的花样,每一种花样的寓意也不同,比如这只虎头虎脑的老虎馍就是给婴儿百日赠送的。可以说,从人之初、婚嫁娶到福禄寿,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有代表性的花馍与之对应。”可谓百馍百态,百馍百味。
此次参加活动的非遗项目还包括棉絮画、剪纸、结绳技艺、中国传统插花技艺、碑林布糊画。碑林文化馆馆长王敏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是为了打造“西安年”文化庆典品牌,集中展示新时代下西安全新的城市形象,全面增进人民福祉、提升生活幸福感,形成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相结合的文化盛宴,提升西安城市文化、活力、时尚与魅力指数。春节期间,18位来自碑林区的非遗传承人还将带着自己的绝技走进小雁塔庙会,与西安市民面对面交流,让大家体验更多传统手工艺带来的年俗的味道。
文/记者职茵图/记者尚洪涛
新闻推荐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西安高质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助推西安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西安市市场主体累计突...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