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售鞭炮的更大意义是唤起责任心
实名购买鞭炮,其作用恐怕不仅仅在于出事后的追根溯源,更大的意义在于既向购买者赋予一种责任,也在向社会传达“安全过年”的意识。实名与非实名的区别在于,购买者一旦留下个人信息,一般都会从心里产生一种责任感,自然会意识到放鞭炮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是应当受到约束的事,倘若出了事故,那么自己就会在调查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当把安全看得更重。
年关将至,眼下即将进入烟花爆竹销售季。与往年不同,今年有些城市如北京、哈尔滨、西安等开始实施实名购买烟花爆竹。每个零售点将配备专门的仪器,人们需刷身份证购买,烟花爆竹上也设有二维码,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追溯到购买者。同时,很多城市禁放烟花爆竹的区域进一步增加,销售点也在减少。
烟花爆竹销售制度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燃放烟花爆竹的确给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以及公共环境造成了威胁。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媒体层面,尽管每年都在呼吁文明放鞭,减少燃放鞭炮的次数,但始终收效不大,如何从制度上对人们产生约束,在热闹过年和安全过年之间寻求平衡,其实是一个难度很大也非常急迫的问题。
至于实名购买能不能有效禁止这些现象,笔者也心存疑虑,正如很多网友说的,“鞭炮放完了就成了碎片,怎么还会有二维码?还怎么查找是谁放的?”“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查出到底是哪颗鞭炮引燃的?”其实,即便是实名购买,如果面临意外事故,在追究责任方面也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不过我们依然相信实名制的积极效应,倘若没有实名,没有留下任何购买者的信息,可能面临同样问题时取证难度更大。
每年岁末,网上都会有一轮关于该不该放烟花爆竹的争论。早年各地普遍采取禁放措施,但由于舆论争议颇大,最终多地政府为了迎合人们对年味的追求,适当向传统“妥协”,由禁放改为限放。但是由于监管缺位以及百姓很难对“限放”标准进行自律,所以“限放”实际上等于放开了。而放开的结果,不仅仅是找回了热闹的年味,还有春节期间陡增的人员伤亡和火灾事件,以及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实,只要烟花爆竹一天没有禁止生产和销售,就无法杜绝买卖和燃放行为,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一切意外事件,在没有明确“禁放”的法律条文出台之前,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完善措施、积极倡议来增进整个社会的共识,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为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做一些努力。
中国青年报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为减少空气污染和安全事故,76.9%的受调查者愿意在即将到来的春节不燃放烟花爆竹。90.2%的人表示持续雾霾也是反思环保和生活方式的契机,我们应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空气污染。这是一组令人欣慰的数字,起码证明了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个人行为于公共利益而言,实际上责无旁贷。
限放也好,实名制购买也好,客观地说,都是管理者在年味和安全、环保之间努力寻求一种平衡,既能让人们享受到过年的氛围,也不忘想尽办法告知人们不能无限制、无底线地燃放。燃放烟花爆竹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恶习、陋习,但是如今时代对安全、对环保的要求的确更高了,如果每个人都能提高自觉性,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才能大有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国星)1月10日,记者从西安市第四医院获悉:为了进一步加强眼整形眼眶病专业的发展,加快专业队伍和人才培养,西安市...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