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项目支撑引领助推陕西追赶超越 全省重点项目巡礼·基础设施篇
2018年12月3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TBM施工段岭南工程第一掘进段贯通。刘正根摄
西咸新区红光路沣河大桥。本报资料照片袁景智摄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钢结构施工。宁波摄
蓝天逐梦。张庆昀摄
引汉济渭工程隧洞掘进正攻坚邢小俊
2017年夏末,我和几位知名中医专家赴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岭南段、岭北段施工现场进行义诊。走马观花之际,专家们深深被这个“陕西南水北调工程”所震撼,对昼夜奋战在工地上的建设者们肃然起敬。
一
引汉济渭工程被专家誉为“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14年筹建。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横穿秦岭屏障。
秦岭输水隧洞是引汉济渭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经常性产生的岩爆、涌水加剧了施工难度。同时,通风、出渣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如同一个个“拦路虎”横陈眼前,综合难度堪称世界第一。其中,穿越秦岭主脊段全长约34千米,受地质、地形等条件影响,无法采取传统钻爆法施工,因此工程引进了两台国际最先进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这条“铁龙”是为此特殊工程量身打造,是机、电、液、水、气等系统集成的装备,从秦岭南北相向掘进,直面天险。
异于其他情境下的施工隧洞,岭南、岭北两处隧道工地洞内湿度之大、温度之高难以想象。随同进洞的摄影师有这样一番描述:“眼镜片全是雾气,刚刚擦拭干净,却发现相机的取景器也是雾气腾腾。等把取景器擦干净,眼镜片上又蒙上了一层水雾。除此之外,手中的相机还会突然死机、相机肩屏不时出现‘无法连接电池信息’的字样。防水和密封设计绝佳的机器都频频罢工,足见施工环境的恶劣。”
二
虽然TBM掘进速度为常规钻爆法的4至10倍,但面对秦岭复杂的地质构造,即使国际最先进的设备、最专业的技术团队,依然是困难重重,掘进速度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全长18.3公里的岭南TBM标段是制约引汉济渭输水隧洞的“卡脖子”工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硬”,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困难的地质之一,岩石以石英岩和花岗岩为主,强度极大,好似一块钢板,刀具磨损量巨大。雪上加霜的是,岩爆区段频频崩塌落石,严重影响了人员安全及TBM的正常作业。
文斌谈起第一次进秦岭隧洞,洞内的岩爆情况把这位“老猎手”也给吓到了。这位时不时推一下鼻梁上的眼镜,身材修长,谈吐文雅的人是岭南TBM三号洞项目部土木项目副总工程师。他回忆说,昏暗幽深的隧洞里,忽然响起巨大的闷雷声,岩块从洞壁上高速弹射下来,这样的岩爆是文斌从未经历过的。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文斌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一套颇为有效的支护方案,达到快速控制岩爆坍塌,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的目的。
即便如此,该段施工依然步履维艰。文斌介绍说,在掘进过程中,TBM每天最多要换20多把刀,而一把刀的成本根据类型不同高达3万元至6万元。据三号支洞TBM操作主司机程广涛介绍,岭南标段一个星期刀具更换数量达123把,月均进尺170米,施工进展十分缓慢。但在如此施工条件下,这已经是十分傲人的成绩。
三
相对于岭南TBM标段的“硬”,岭北隧洞开挖的最大困难在于“软”。
“涌水其实不算真正的困难,哪个隧洞不出现涌水?”中铁十八局隧道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总工程师王建伟信心满满。岭北五号支洞,洞内的积水一直很深,进洞的小型机车几乎是在水中行进。到达TBM机器工作面时,施工人员只能踩着铺设在槽钢架台上的铁轨登上机器扶梯,因为这里水深已经及腰。
在这样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五号支洞在掘进过程中曾出现大面积塌方。那天,石渣如流沙一般,从一处细小孔洞涌出,瞬间这一细小孔洞扩大数倍,此前的流沙变成了一场沙暴,混杂着裂隙涌水,最终像泥石流一般奔涌。“太可怕了,简直一塌糊涂。”王建伟说,如此软的围岩,幸好采用TBM掘进,若采取人工钻爆,坍塌部分没有实体支撑,那对于他的工友们则是一场灭顶之灾。
赵毅,中铁隧道集团秦岭隧洞岭南TBM项目经理,年轻,有魄力,而且对地质复杂的长大隧道颇有经验,擅长攻坚。他组建了“铁龙”护卫队,一共15人。TBM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内部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能造成停机。杨忠,TBM保养班副班长,在掘进机保养及维修方面是专业人才。最初的时候,杨忠是TBM设备上唯一一个通晓TBM皮带保养知识的人,后来在他细心的指导培养下,皮带保养班逐渐成为一支专业化的“铁龙”保养团队,为TBM的顺利掘进保驾护航。
四
我乘坐地下轨道车从40摄氏度的大地腹中撤离,黏稠的蒸汽在身上马上变成汗滴,汗滴也顷刻之间化为蒸汽,约莫半个小时后,铁轨走完了,我们看见了一个亮光的洞口,像极了黑夜之月。我们又换乘一辆面包车,迎着“月亮”奔突而出,迎接我们的却是太阳……
我们从车上迫不及待地奔跑到阳光下,第一次贪恋地看着秦岭深处的群山,蓝天白云,林木葱郁,带着花香的山风徐徐吹来让人陶醉。
两天义诊结束,临别前,引汉济渭公司文化总监余东勤说,两台TBM机在秦岭深处“见面”后,一台将用于工程博物馆的展示,另外一台将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斜着掘进秦岭深处,就地掩埋,成为无人知晓的“功勋铁”……
西安供水管网改造源源清水送万家郭程程
西安市城市供水老化管网改造项目于2011年动工,2017年被列入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2018年被列入西安市重点为民办好“十大实事”之一。城市老化管网经过逐年改造,近年来因管网老化引发的大面积停水、水质问题和安全事故越来越少,人们的用水安全越来越有保证。
项目实施单位西安水务集团努力践行“服务零距离、润泽到万家”的服务理念,开拓水源、建设水厂、铺设管道,确保安全优质、平稳连续供水。2017年,西安市城区供水量达到5.19亿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达到174.2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共改造大型输水管道及输配水管道超过100千米,提高了供水水质及供水安全性,降低了管网漏失率,确保了市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为城市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确保城市“水脉”畅通
众所周知,自来水管道用久了会出现锈蚀、渗漏甚至爆裂等问题。西安市很多供水管道是20世纪80年代敷设,这些管道无内衬,锈蚀及渗漏问题十分突出。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浪费、路面渗水塌陷,还会带来水发黄、水压不稳,一些到达使用年限的管道可能会爆裂,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012年7月,项目实施单位成立了老化管网改造办公室,专门负责城市供水老化管网改造工程。为推进这项惠民工程,项目实施单位以“安全、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供水水压、提高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为宗旨,积极在“强化施工规范、深化现场管理”上攻坚克难,奋力拼搏。
截至今年8月,西安市城市供水老化管网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朱宏路、长田路、劳动路、长乐东路、尚林路等大管径城市输水管道及城区背街小巷配水管道改造共计100余千米,成功解决了水压、水质等问题,消除了管道安全隐患,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
为确保今年夏季城市供水安全,西安水务集团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水厂生产能力,畅通城市供水管道,城区日供水能力已达175万立方米。西安水务集团积极采取各项管理措施,实施科学调度、精细管理,截至今年7月底,城区供水量3.19亿立方米,日均供水量150.5万立方米,7月26日城区供水量达178.6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精心办好惠民实事
老化管网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群众用水息息相关,快速推进西安市城市供水老化管网改造项目,早日完成改造任务,让市民用上放心水是西安水务集团的不懈追求。
城市供水老化管网改造项目虽是一项惠民工程,可在开工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老化管网改造需开挖路面,每个工程只能随市政道路建设开展,也就是说管网老化的地方如果一直不修路,就无法开挖改造,因此工程进展较慢。西安市于2014年6月专门成立“城市供水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专门协调解决供水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老化管网改造也因此提速。
项目实施单位采用新技术,尽量减少道路开挖施工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如朱宏路、长田路改造路段,就采用了球墨铸铁直顶管、自锚式球墨铸铁管施工技术及材料,突破了以往采用钢管顶管施工的单一模式,有助于保持管材一致,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在劳动路、友谊路输水管道改造时,项目实施单位采用非开挖HDPE内衬修复施工工艺技术,现场进行管材取样、检测,对施工全过程采用管道电视检测,完整拍摄管道的断管、清管、胀管、复圆等施工过程,监督施工进程,保证施工质量。
西安市每年都会在年初列出改造计划,水压低、水量不足的区域是优先改造的区域。2017年,老化管网改造的重点是五一巷、王家巷一带的背街小巷,这里居民集中、道路狭窄,通过前期认真仔细的勘探,项目实施单位克服难题,仅用35天便改造老化管道1.3千米,完成用户支线连接80余户,管网平均压力从原来的0.15兆帕提升至0.3兆帕,该区域水压低的问题得到解决。施工结束后,五一巷西关佳苑业主委员会送来锦旗“倾心供水造福于民”。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规范现场围挡搭设,设置警示标志和交通警示引导牌,现场人员统一佩戴安全帽、安全红袖章、施工马甲;扎实有效做好建设工地现场扬尘治理工作;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减少对公共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每当工程开挖,工作人员都要对计划改造的管网逐一进行实地踏勘,现场确定管位及施工方法,紧抓有利施工时间加快建设。施工人员发扬艰苦奋战、攻坚克难的铁军精神,在面对工期紧、施工作业面积较小等不利因素时,科学部署,24小时不间断作业,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管网施工,缩短占道时间,确保居民正常生活。
新闻推荐
12月7日,《丝路风情》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丝路风情》管弦乐作品项目是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