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星上天”到“嫦娥探月”

三秦都市报 2018-12-24 02:30 大字

承担嫦娥四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矗立在塔架前上世纪八十年代和现在的火箭发动机总装车间对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研究所新办公大楼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风云气象卫星、东方红通信卫星、神舟飞船和天宫实验室、嫦娥四号……中国的航天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和成就,每一项航天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陕西航天人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他们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勇于攀登,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有了载入史册的伟大成就。

1攻关:“金牌动力”发动机的故事

改革开放40年间,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自主研制了100多种不同型号、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及空间推进系统。为“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和各种卫星的发射提供了动力保证,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高可靠性、高成功率的传奇,被誉为中国的“金牌动力”。

仅过去5年,航天六院研制交付的航天液体动力系统参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83次,成功将136颗卫星、7艘飞船等送入预定轨道。

航天六院院长刘志让透露,20多年前,国内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当我们把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未来的方向时,国内外都不看好,认为我们搞不出来。因为需要的一些特殊材料、工艺设备和检验手段,国内当时根本就没有。后来,我们跑遍了全国的相关高校、研究所,大家听说是为未来火箭配套研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攻关,设计人员终于摸清了试车失败的根源和机理。在随后的试车中,发动机起动平稳,工作正常,按预定程序关机,起动过程与仿真结果良好吻合,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终于制服了“起动”这只拦路虎,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2跨越:北斗三号卫星的三次跨越

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42颗、43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发射入轨后,将进行在轨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17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于今年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至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将部署圆满完成,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想要采访北斗背后的故事,作为我国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领军人物之一、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张立新是绕不开的。25年来,他全程参与推动了我国北斗导航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三次跨越。

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北斗一号01星、02星成功发射,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双星定位”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张立新亲历见证了这一过程,从此,不断创造北斗辉煌的信念一直激励着他走到现在。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历程,就像一场接力赛。在这场接力赛里,张立新从25岁到50岁,生命中最宝贵的25年献给了国家、献给了导航事业。回顾自己的这25年,他说:“发完北斗三号后,这二十几年北斗人终于扬眉吐气了。”

3讲述:航天人讲述航天背后的故事

站在曾经工作过的航天六院11所型号设计室,看到现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和设计人员使用的多种硬件设施,老科技工作者傅永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40年前,发动机设计员的全部家当只有一把三角尺、一个圆规、一个绘图板。你看现在,设计人员不但实现了计算机CAD设计画图,而且还可以开展仿真设计。

提到7103厂生产制造设备的巨变他异常感慨:多年前,我曾见过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看到铸造车间用于切削铸件冒口的车床和铣床,惊讶“怎么会有这么老的设备?”也难怪,这些设备出厂日期都是上世纪六十或七十年代,比他们的年龄都大。

如今,走进机械加工车间,数控设备已经形成生产线;走进热处理车间,国际一流进口原装配备的高真空热处理炉巍然站立。

航天六院165所科技委副主任赵万明说,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试验测量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让我们深深感到测量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大型试验几百个测量参数,20多人3天内就能将准备工作就绪,试车后半小时到1个小时就能提供准确的初算数据报告,2-3天完成正式报告,发动机研制试样后,产品试验关键参数获得率达100%。

4融合:航天产业抛出“加速度”

“1985年初,国家将经济建设放在最首要的位置,终止了包括067基地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等一大批军工项目,军品任务少了,067人赖以生存的生计几乎没了,吃饭成了最紧迫的问题。”航天六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总师许岳峻回忆,一批关注政策、思维活跃、敢干肯干的人站了出来,很多人开始承包鱼池、卖啤酒、卖面包……但凡是能挣到钱又不违法的事都想试试,大家在思维模式和体制机制上对民品有了第一次的探索和实践。

1994年以后,067基地已经全迁西安,刚刚走出山沟的人们被改革开放后大都市繁华的商业景象震撼,大家认识到,像以前一样一心只搞发动机将无法支撑067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于是,一波创业潮再次袭来。“天锥牌”液力变矩器、“华宇”泵、“雪茹牌”化妆品、“天威牌”塑胶……各种企业和产品有了响亮的名号。

如今,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下,陕西省军民融合步伐越来越快。

今年7月30日,一场隆重的颁奖晚会在西安航天六院举行。当天颁奖晚会上的几十个产品都是航天六院军民融合的科技成果:国内首家获得美国ASME认证的安全阀系列产品;为专门治理我国大气污染而研发的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超低排放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的“赛默森”圆凹一体壁纸生产线;为西安量身定制的国际最先进的航天热解垃圾处理项目等等。

这些产品填补了诸多技术空白,远销世界各地,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10年间从十几亿元增长到过百亿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石喻涵

(图片据本报资料库)

新闻推荐

西电启动“逐日工程” 开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12月23日,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逐日工程)启动仪式暨高峰论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据了解,空间太...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