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迁:手掌上的时代印记
本报记者晓霞见习记者赵莎莎
30多年前,手持一部“大哥大”,绝对能让你收获整条街的回头率;拿着BP机到处找公用电话的日子也成为记忆。如今,手机没了密密麻麻的按键,功能却是越来越多样化。
“30多年前我见到的第一部手机是‘大哥大’。”12月10日,记者采访到西安市较早使用手机的市民张嘉华。39岁的张嘉华居住在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街道骏景社区,任职于某国有通信企业。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他侃侃而谈。大约是在1990年,张嘉华家里置办了一部带天线的“大哥大”,记得当时这么一部手机价值2万多元。在他看来,那时候有个砖头样的“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当时通话费也挺贵,一分钟一元钱,家人不舍得让孩子用。张嘉华回忆,那时候“大哥大”待机时间挺短,还不能发短信。
30多年前,能使用“大哥大”的人属于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大部分西安人腰里别着BP机。从小巧的数字机型到外观霸气的汉显BP机,这个能“嘀嘀”叫的物件成为彰显个人经济实力的一个象征。有了这个小物件,需要的时候可随时联系到机主本人。大街小巷遍布的公用电话也成为那个时代独有的印记。
“2000年我正上大学,和舍友花800元合买了一部二手的西门子2118型号手机,这部手机是当时2G通信设备的代表,集合了通话和短信收发功能。”张嘉华告诉记者,2G通信通话质量比较稳定,但是手机信号有时候比较弱,为了找个信号好的地方通话,“移动电话移动打”成了当时手机用户的常态。一部小小的手机,让张嘉华感受到了24小时随时沟通的便捷体验。
“现在都用智能手机,除接打电话外,手机如同掌心操作的手提电脑,功能强大。”张嘉华向记者讲述他的手机换代史。
前几年,人们总结现代人出门必带的四样物品“身、手、钥、钱”,如今一部手机可以统统搞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8月底,中国4G用户总数已达到9.3亿人,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15.1亿人,微信月活跃账户达10.58亿人,中国通信进入拇指化时代。移动通信技术日益发达,小小的通信设备让我们和世界“一键连接”。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手机APP所能承载的服务也越来越多。如今,移动手机不仅成为社交的主要工具,并成为“个人信息终端”乃至“身体的延伸”。即时通信、网络视频、在线课程、手机导航等诸多功能,都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
“回顾这20年的变化,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快’。”张嘉华说,手机的变化也正折射了时代的快节奏和快需求。
从“有事儿您呼我”到直板机、翻盖机、滑盖机、智能机,通信设备功能更集成,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从单色屏到彩色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2G、3G、4G再到5G技术,在科技赋能的通信技术迭代和创新中,小小的手机见证了人们经济生活的时代变迁,折射出经济发展的万千精彩。
新闻推荐
12月20日,在大明宫丹凤门广场,西安市首批琉璃黄色的甲醇出租汽车亮相。记者翟小雪摄计划2018—2019年推广10000辆...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