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自行车去证券营业部开户
年长一些的投资者,应该对改革开放初期的证券交易记忆犹新。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王国林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他拿出自己所有积蓄5000元,买了飞乐音响和飞乐股份两只股票。“那时我一个月工资是58元,炒股一段时间后,就赚了1万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希望致富的人们开始投资股票。在“波澜壮阔三秦华章——陕西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上,一张20世纪90年代西安股民盯着屏幕了解股市信息的照片,就反映了这段历史。
王国林告诉记者:“1985年,我还是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学校从国外聘请的教授给我们上课,当讲到股票、期权这些概念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抽象,不好理解。”
1992年国庆节前,王国林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西安首家证券营业部开张。他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位于西安市西五路的证券营业部,开了股票账户,成了西安首批开户的股民。他回忆道:“那时候,营业部的屏幕播放股票信息,股民像看电影一样,专注地盯着屏幕看。交易时,股民花5元买一张委托单,填写股票名称、购买数量和买入价格,挤到窗口前递到接单员手里。工作人员后续通过操作电脑为股民买股票。”
对于炒股赚钱的事情,王国林只是悄悄告诉了几个亲戚朋友。没想到,这个消息还是传开来,身边有十几个人受到他的影响,也开始炒股。
跟着股市赚钱的,还有当年在营业部门口做生意的小摊贩。王国林说:“当时不少人在营业部门口小摊贩那里买证券类的杂志和报纸。有的股民在营业部一待就是一天,所以门口卖盒饭的商贩也没少赚钱。有意思的是,股民了解当天股市行情怎么样,都不用进大厅,只要看到门口存的自行车多了,就是行情好。”
营业部周末休息,但是股民们并没有闲下来。王国林回忆道:“每到周末,就有人组织各种股市沙龙。大家没事就都泡在沙龙里,各抒己见,听听别人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人家是以棋会友,我们是以股会友。”
现在,王国林已习惯了在电脑、手机上分析股市行情,研判走势。但他依然保存着当年的证券交易卡、证券存折、资金存折、股东代码卡等,作为自己恒久的记忆。
本报记者李龙飞石喻涵马昭
40年改革开放故事——寻找故事中的你
新闻推荐
文/邹佩“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寒袭而知长安冬。立冬之后,一抹寒霜爬上了古城的墙头,牵着藏也藏不住...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