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园我建设我的小区我做主 “居民小组自管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
■记者杨旭张奂雅
粉蒸排骨、西红柿炒蛋、肉末茄子、干煸豆角……一道道精美的家常菜摆满了餐桌,居民们随意就座,一边拉着家常,一边享受舌尖上的美味,温馨和谐的气氛弥漫着整个社区。这是近日东仓门社区“家的味道——汇东仓千人情享邻里百家菜”第三届百家宴主题活动的现场。
说起开展百家宴的初衷,东仓门社区主任段建秦告诉记者,刚开始是为了庆祝自管小组给周家巷的居民解决了长期搁置的天然气安装问题,随着“居民小组自管模式”给社区带来的改变越来越显著,就成了每年固定举办的活动。
东仓门社区自2013年创新实施“居民小组自管模式”,引导居民群众关心、参与小区环境卫生维护、促进邻里守望互助、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组织社区文化文娱活动、帮扶社区困难群体,配合社区做好日常公共服务与相关管理工作等。经过长期实践和深入探索,东仓门社区由无人管理的脏乱差老旧小区,变成环境卫生和治安情况大有改观,硬化路面、水道清淤改造、天然气安装等问题均得到有效落实,社区氛围和谐友善,居民幸福感与日倍增的新型社区,而“居民小组自管模式”也成为西安市社区管理工作中的亮点做法。
发挥群众力量成立自管小组
“社区内院落多数都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安置房,基础设施陈旧,人口密度大。房屋所属的房管所因人力财力不足等原因长期疏于管理,居民有事难解决,小区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回忆起2013年以前的东仓门社区,段建秦感慨颇深,“当时社区工作人员有限,亲力亲为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社区以为民服务为理念,以社区实际为出发点,积极探寻有利于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2013年,碑林区柏树林街办制定了“社区便民、利民、惠民综合服务体系七项机制”对无人管理的老旧院落由社区协助居民实行自主管理,同时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在社区建设中提出“我的小区我做主,我的小区我来管”的管理理念。东仓门社区借鉴外地经验,在贯彻七项机制工作中,决定开始试行“居民小组自管模式”,通过发挥基层群众的力量,参与并推动家园建设和民生服务,弥补老旧小区公共管理不到位、服务功能不强等缺陷。
说干就干!同年5月起,东仓门社区以单元为单位,先后成立了38个居民自管小组,经居民充分协商,推选设置一名自管小组长。“每个小组组长都居住在本单元内,非常熟悉单元内住户的详细情况,也充分了解居民所怨、所困、所忧。此外由于组长的工作没有报酬,最终确定的人选都是热心群众。”段建秦说。
“社区考虑将自管小组的职能和作用定位在居民可承受、能力可到达的范围内,通过‘动动手打扫门前卫生,动动嘴守好院落门户,跑跑腿看看邻家老人’等简便易行的号召和实践行动,逐步唤醒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段建秦在接受采访时说,“自管小组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是一种自觉行为,每项职责均为举手之劳,可轻松完成。”段建秦告诉记者。
“一开始,不少居民会说有事情都找自管小组,是不是社区就不管大家了。”段建秦说,“不仅不是不管,而是为了更好地管。”“居民小组自管模式”充分发挥居民的作用,但在实际运作中,社区“两委会”作为组织领导和行为引导者,每月组织各自管小组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协商议事会,由组长将各小组的工作汇总,议事会商议并形成决议,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商”的方式,讨论决定本社区的相关事宜。
扩大基本单位成立联合小组
经过初步试验,“居民小组自管模式”的成效令人惊喜。“群众逐渐有了主人翁意识,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社区环境很快就有了改善。”段建秦说,然而在不断实践和推进中,最初的模式也逐渐表现出了一些局限性。“开始分的过细,很多公共区域的问题比较难解决,而且自管小组的主要工作围绕卫生和安全环境展开,工作面稍显狭窄。”段建秦回忆,为了进一步培养群众的自管意识和实现自管小组的长效机制,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将自管小组的基本单位扩大到院落,并成立了联合小组共同处理公共区域的问题。此外,东仓门社区还从多方联动、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逐步完善了“居民小组自管模式”长效机制。
“社区以共驻共建为抓手实现多方联动,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并参与自管工作。”段建秦在接受采访时说,社区以区域化党建格局为核心,形成有驻地单位、物业公司、社区民警等社会团体参与的自管联席协商会议制度、自管民主议事制度。此外,社区还在每个单元设一名自管小组长的基础上增设调解员、治安员、卫生员,组成“一长三员”管理构架,扩大居民参与面和自管工作力度,由社区作为召集人,每月中旬召开工作例会,每季度末召开联席协商会议,涉及集体利益和个人切身利益时,通过居民民主议事决定。
同时,东仓门社区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社区利用居民自管小组搭建服务平台,成立各具特色的服务队,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服务预约、代收代办等项职能,通过流动办公室,将社区服务延伸到院落,延伸到楼栋,乃至每一户居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东仓门社区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引领增强居民的凝聚力。“‘打造特色楼道’单元文化活动非常有特色,我们在每个单元楼道开辟文化墙,展示楼内住户的摄影、书法、绘画、文学等作品,同时单元文化墙也作为开展居民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还有一年一次的百家宴活动,每一户都拿出一道菜来跟大家分享,在闲谈美食中邻里关系就会得到无限拉近。”段建秦说道。
居住环境改善邻里和睦友爱
“我们住进来20多年了,终于通了天然气,太感谢自管小组了!”2015年5月,在得知即将安装天然气的好消息,周家巷的居民们不停地表达着对自管小组的感谢。
东仓门社区的周家巷中有3栋居民楼自从1985年完工后就一直没通天然气,由于图纸一直未能找见等原因,天然气安装工作也一直被搁置。2013年5月,自管小组成立后,组长黄世凯主动请缨帮居民们找到图纸,安装天然气。“我先去的单位,但是去了好几次都没找到,后来辗转打听到有可能在设计院,我又去设计院跑了好几次这才找到了图纸。”终于,102户居民的天然气已经进入了设计阶段,并很快就完成了安装工作。“刚开始也有好多困难,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想到居民生活不便的问题,就觉得无论如何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好在大家都很积极地帮忙想办法,社区也尽最大可能提供各项帮助。”黄世凯对记者说。
除了周家巷的“气改”难题,东仓门社区的自改小组成立后,社区居民群策群力还解决了很多关乎大家生活的实际问题。例如,东仓门社区19号楼在自管小组的带动下,实现了一户一表改造,解决了多年来“吃水贵”的问题,住户水费从每月户均40多元降到了不足10元;东仓门社区2号楼以前的环境卫生很差,在自管小组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大清理,尤其自管小组组长进行了很好的后期维护,还在相关部门的协同下,装上了健身器材和路灯……
自管小组成立后,积极引导公共环境自治,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加强思想教育与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维护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广大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前人心涣散、环境很差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有的是令人愉快的生活环境,更有的是齐心协力、富有集体荣誉感的新型东仓门社区。”段建秦自豪地说,自管小组在培育社区文化精神、化解社区矛盾纠纷、拉近邻里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能量。
同时,自管小组以常住居民为重点,凝聚更多的群众关注、关心、参与自我管理,使社区群众自觉进行邻里守望、扶老助残、文化娱乐、文明创建等,互帮互助的氛围也拉近了居民之间的感情,也拉近了居民和居委会的感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我们东仓门社区2号楼的‘姊妹花’、周家巷的‘五行人’,就是居民由‘居住共同体’转变为‘生活共同体’目标实现的。”段建秦说。
近年来,面对老旧小区、物业弃管小区的管理难题,碑林区积极推广东仓门社区的“居民小组自管模式”,在全区30个社区、116个“三无老旧小区”实现了自管自治,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由“政府主导、一元管理”向“政府引导、多元参与”转变,理顺了居民自治与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派出机构的关系,成为“政府依法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有效载体,也成为“需求发现—协商决策—参与执行”扁平化治理机制的具体实践,逐步实现了“我的家园我建设,我的小区我做主”的工作新格局。
新闻推荐
希望进一步发挥西安能源工业优势 访西安石油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党瑞荣
■文/图记者任娜“此次创业行是市上对科学技术和人才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关心,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很感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