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霞子”刘惠霞:把剪纸艺术搬上国际舞台
刘惠霞 刘惠霞带着剪纸作品《一带一路 文明磅礴》,走上“一带一路”中国品 牌国际化论坛。 (受访者供图)□赵婧
提起剪纸艺术,人们大抵会忆起每逢春节,那一张张贴在窗户上的红色窗花。11月4日,年近古稀的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刘惠霞带着最新原创作品《一带一路文明磅礴》走上“一带一路”中国品牌国际化论坛,陕西剪纸艺术亮相国际舞台。当晚,她作为晚宴特邀嘉宾在现场展示这幅长3.5米,宽1米的剪艺巨卷,在场的观众无不折服赞叹。
12月4日,载誉归来的刘惠霞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残联的剪纸工作室。每周二上午,她都会在这里为学员们教授剪纸技艺。刘惠霞与学员们亦师亦友,亲如家人,《一带一路文明磅礴》正是在学员的参与下,由刘惠霞创作、设计完成。
当天,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打开了这幅剪艺作品:左右各四艘形态各异的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丝绸之路相向航行,在上方象征着沿线陆地的白纸上,从右向左栉比排列着大雁塔、古罗马斗兽场等各国最具特色的经典建筑,再配以和平群鸽环绕,一幅东西方交融的画卷跃然纸上。
据考古发现,剪纸艺术在北朝时期就已出现,至今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唐诗《采胜》中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从技法上讲,剪纸是在纸上镂空剪刻。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刘惠霞介绍说,西安剪纸注重剪刀的使用,图案多保留汉代石刻造像遗风,“西安剪纸是陕西剪纸艺术中的一个小分支,但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每一幅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手工艺术品。我们既要传承剪纸技艺,又要创新再发展。”刘惠霞斩钉截铁地说。
精美艺术品背后往往是艰辛的付出,创作《一带一路文明磅礴》对刘惠霞及她的学员来说,就是一件非常耗时费力的尝试。从去年7月至今年10月,历时一年多的构思、绘图、剪艺,看似一气呵成的作品,实则经过无数次精心修改。
为了使作品保持持久鲜艳的颜色,刘惠霞独创了丝绸剪艺,把浆糊刷在丝绸上,使飘逸的丝绸硬化后再剪。“像牛皮筋一样难剪,一幅作品,使坏三四把剪刀。”刘惠霞说,最困难的是,因为没有足够大的案桌呈放底稿,大伙儿常常需要跪在地上剪,跪到腿发麻,最后,大家只能互相搀扶着才能勉强站起来。
“看到想象中的画面在手中变为真实的作品,心里是说不出的快乐。”刘惠霞感慨着。刘惠霞生在白鹿原,自幼跟随家人学习剪纸,后师从陕西剪纸泰斗高学敏,人称“白鹿霞子”。2015年她被授予“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优秀传承人”,2017年被莲湖区政府授予“莲湖工匠”。
成名后的刘惠霞朴素如常,日渐繁忙的活动中,她依旧乐于为学员们讲授剪纸技艺。“剪刀就是手中的画笔,牢记圆、尖、方、缺、线五要素。”刘惠霞说着拿起一张红纸对折几下,用剪刀顺着左手大拇指剪出两个弧形,打开便是一张“烈焰红唇”。她打趣地举起剪纸在嘴边比划着说:“瞧,只要你会使用剪刀,剪纸并不难。”
“白杨树,双柯杈,咱村有户好人家,生个儿子会写字,生个娃子会铰(剪)花,大姐铰个灵芝草,二姐铰个牡丹花,只有三姐没啥铰,丢下剪子纺棉花,棉花纺了十二斤送给隔壁娃他妈。”刘惠霞说她喜欢和学员们一边念着民谣,一边手指翻飞地剪纸。“用方言念更有味,我们希望剪出自己的故事,讲出陕西人的文化自信。”刘惠霞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新闻推荐
西安营商环境改善提升 奠定企业发展基础 访十佳进出口企业、艾尔希庆华(西安)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发
位于高新区的艾尔希庆华(西安)汽车有限公司(简称艾尔希庆华)是由全球知名的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制造企业——美国ARC...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